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五 表内除法(一)
第一节 认识除法
1.平均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节课是是建立在二年级上册所学的内容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体验“任意分”和“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
难点:根据要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学具准备】:小棒或花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各小组学具准备情况,对最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奖励一颗星。
2、今天我们就这些学具进行一次小组竞赛。
二、探究新知.
1、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体验“任意分”)
(1)有两只小松鼠,一共找到了10个松果,现在请你帮两只小松鼠分一分,每只松鼠分到几颗松果?
要求:用10根小棒代表10颗松果,同桌两人试着分一分,将你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本组的区域内,不能和别人重复。
(2)教师点评:
先点评书写工整度,字的大小是否合适。然后选出方法最多的一组奖励一颗星。
(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经历任意分的过程,为引出平均分做铺垫。)
2、引出平均分:
假如一只松鼠分9颗松果,另一只松鼠只分1颗松果,这样分公平吗?(不公平)分1颗松果的小松鼠乐意吗?(不乐意)
怎样分才公平呢?(两只小松鼠都分5颗松果)
一只松鼠分5颗松果,另一只松鼠也分5颗松果,都是5颗松果,两只小松鼠分的松果同样多(也可以说成一样多)。(板书:同样多)
这样分比较公平,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谁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两遍。
(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
3、巩固平均分
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小朋友们能判断什么样的情况是平均分吗?(看课件练习)
这里几幅图片大家看看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平均分的,说到每份同样多)
指着第二组,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每份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4、平均分的分法
(1)把12个松果平均分给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分几颗松果?
学生试着用小棒分一分,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是怎样分的,指定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明确,平均分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2)练习: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分好后,指定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配过程。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63页1、2、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表现得都很棒,那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什么叫平均分,还记得吗?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整体表现最好的小组是(),对该小组提出表扬。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一组板演区域)
(二组板演区域)
(三组板演区域)
课后反思:
除法是本学段的一个数学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任意分”和“平均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也符合“形象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