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大家看过吗?里面有个爱砍树、破坏环境的家伙叫什么名字?
生:光头强。
师:哇,还真熟悉!这个光头强每次都想到森林里砍树,又经常被爱护树木、重视环保的熊大、熊二给打败并赶出来。他很不服气,提出要跟熊大、熊二比赛计算有多少棵树,看谁计算得快!结果他又输了。他一直不明白熊大、熊二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光头强为什么会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创编口诀
1.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52页例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让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预设
生1:一幅图有5个福娃。可以5个5个地数,5、10、15、20、25,一共有25个福娃。
生2:我用加法计算出结果。
师:这个方法的确不错,光头强也想到了,可是熊大、熊二想到了一个更好更快的方法,那就是5的乘法口诀。
2.编制5的乘法口诀。
(1)创编口诀“一五得五”。(课件出示一幅图片)
①提问:这幅图片中有几个福娃?(5个)用点子图怎样表示?也就是几个5?1个5是5,怎样列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个5 1×5=5 5×1=5)
②创编:为了以后计算方便,我们给1×5=5,5×1=5这两道算式编写一句口诀——一五得五。(板书:一五得五)
③追源:“一五”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乘数)“得五”的“五”呢?(积)也就是说我们的乘法口诀是根据什么编出来的?(乘法算式)
(2)创编口诀“二五一十”。(课件出示两幅图片)
①提问:两幅图片中共有多少个福娃?用点子图怎样表示?也就是几个5?2个5相加等于10,怎样列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2个5 2×5=10 5×2=10)
②创编:根据2×5=10,5×2=10这两道算式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预设
生1:二五得十。
生2:二五一十。
③小结:说得都有道理,只是得数满十了,就去掉“得”字,写成二五一十更加简便。(板书:二五一十)
(3)自主探究,编出“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三句乘法口诀。
①小组讨论,编制口诀。
教师引导学生先根据图片的数量用点子图代替福娃表示出数量,再分别列出乘法算式,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编出“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三句乘法口诀。
②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3个5 3×5=15 5×3=15 三五十五;4个5 4×5=20 5×4=20 四五二十;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3.找规律,记口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口诀,找出规律。
(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一、二、三、四、五的顺序排列的。
(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3)口诀的得数分别是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
4.师小结。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5。
设计意图:用迁移类推的方式让学生编制5的乘法口诀,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以后编制其他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
1.熟记口诀。
(试着自由背、全班背、拍手背、师生对口令背、个人背)
2.看手指,说口诀。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伸出一只手,提问:一只手有几根手指?能用哪句口诀来表示?两只手有多少根手指?能用哪句口诀来表示?
3.看图填空。
○○○○○ ○○○○○ ○○○○○
□×□=□ □×□=□
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_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大家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5;知道根据“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其他四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布置作业
教材53页1、2、3、4题。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个5 1×5=5 5×1=5 一五得五
2个5 2×5=10 5×2=10 二五一十
3个5 3×5=15 5×3=15 三五十五
4个5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