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习题(教师版带解析+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习题(教师版带解析+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2 11:37:53

文档简介

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
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铁?????????B.金????????C.银??????????D.铜
2.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A.金箔??????????B.铁丝????????C.木炭???????????D.氢气
3.下列关于铁、铝、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银白色的金属??B.都能被磁铁吸引?C.都能与氧气反应??D.都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
4.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B.丙>甲>乙????????????C.乙>甲>丙????????D.甲>乙>丙
5.将M、N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M表面析出铜,N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N>Cu>M B M>Cu>N C Cu>M>N D M>N>Cu
6.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7、把锌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是 ( )
A.稀盐酸 B.硫酸镁溶 C.硫酸亚铁溶液 D.硝酸银溶液
8、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9、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有硝酸亚铁,可能含硝酸银和硝酸铜
10、向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写化学式)
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选项中的实验所对应图像错误的是 ( )
A.在有无催化剂时分别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等质量的Fe粉、Zn粉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向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
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铁?????????B.金????????C.银??????????D.铜
【答案】B
【解析】铁>锡>铜>银>金,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铁,活动性最弱的是金,观察选项,故选B.
2.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A.金箔??????????B.铁丝????????C.木炭???????????D.氢气
【答案】A
【解析】A、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高温下都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金箔不能在氧气中燃烧,故A正确;
B、铁丝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反应剧烈,生成黑色固体,故B错误;
C、木炭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少量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水(气态),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铁、铝、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银白色的金属??B.都能被磁铁吸引?C.都能与氧气反应??D.都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A、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铜为红色,故选项错误;
B、铝、铜不能被磁铁吸引,铁能被磁铁吸引,故选项错误;
C、铁、铝、铜都能与氧气生成金属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铁、铜的金属性都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B.丙>甲>乙????????????C.乙>甲>丙????????D.甲>乙>丙
【答案】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反应的发生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答】由于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乙的活动性比丙弱,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将M、N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M表面析出铜,N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N>Cu>M B M>Cu>N C Cu>M>N D M>N>Cu
【答案】B
【解析】由于将M、N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M表面析出铜,说明M的活动性比铜强,而N没有明显现象,说明N的活动性不如铜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
M>Cu>N.
故选B.
6.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乙发生反应并产生气体,而且乙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排在氢前,且乙在甲的前面,丙、丁排在氢后.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在丙的前面.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丁>丙.由以上分析可知:
A、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甲??乙??丙??丁,错误;
B、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乙??甲??丙??丁,错误;
C、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丁??丙??乙??甲,错误;
D、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乙??甲??丁??丙,正确.
故选D.
7、把锌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是 ( )
A.稀盐酸 B.硫酸镁溶 C.硫酸亚铁溶液 D.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析】A、锌与稀HCl反应置换出氢气,锌的质量减少,且每反应一个锌原子则置换出一个氢分子,溶液质量变大,故错误;
B、镁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锌与硫酸镁不反应,锌的质量溶液质量不会变化,故错误.
C、锌与FeSO4反应能置换出单质铁,每反应一个锌原子则置换出一个铁原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锌片的质量也减少,溶液质量会变大,故错误;
D、锌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每反应一个锌原子则置换出两个银原子,根据两者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可知: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大于锌,故溶液质量减轻,故正确.
故选D.
8、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
A、AgNO3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故正确;
B、铜、银排在金属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正确;
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过量,则Cu(NO3)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故正确;
D、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故M不可能是铁,故错误;故选:C.补充D:滤渣中一定含有M.
9、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有硝酸亚铁,可能含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D
【解析】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铁,铁在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时,首先和硝酸银反应,所以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分析AB选项,发现AB都错误;铁在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时,都生成硝酸亚铁,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由于铁的量不固定,所以滤液中是否含硝酸银和硝酸铜不能确定,分析CD选项,发现D正确,C错误,
故选D.
10、向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有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锌没有剩余,铜不能确定.由此可知:
A、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没有剩余.故A错误;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不能确定.故B错误;
C、溶液中没有硝酸银,一定有银粉生成.故C正确;
D、所得溶液中一定没有AgNO3,Cu(NO3)2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写化学式)
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
(2)Al(NO3)3、Zn(NO3)2、Cu(NO3)2;
(3)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l>Zn>H>Cu>Ag,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而铝的活动性最强,所以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锌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硝酸铝;又因为溶液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还一定含有硝酸铜;
(1)因为有硝酸铜的存在,因此就不会有比铜活动性强的锌剩余,因此过滤、洗涤后往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含有没参加反应的硝酸铝,反应产生的硝酸锌,硝酸铜;
(3)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
12、下列选项中的实验所对应图像错误的是 ( )
A.在有无催化剂时分别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等质量的Fe粉、Zn粉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向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不会改变,A正确;等质量的Fe粉、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时间快;生成的氢气少,B错误;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恰好中和是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图象正确;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开始时不能生成沉淀,等混合物中的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尽,硝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符合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