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1 09:3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第8课

百 家 争 鸣


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生活年代 国 籍创立学派 代表典籍《道德经》书影一、老子故事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家思考这个典故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老子一、老子政治:“无为而治”思想主张 做人:顺其自然,与世无争。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孔子生活年代 国 籍创立学派 代表典籍现在请你给孔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可参照老子的历史名片)二、孔子和儒家思想个人修养:
仁者爱人。与人交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人与人 统治者与人民魅力一:大思想家核心思想:“仁”仁爱人宽恕故事一说故事明道理故事一: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故事二:苛政猛于虎故事二根据故事二、材料一,说说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是什么?二、孔子和儒家思想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注释:
道:引导 政:行政命令 齐:约束
耻:羞耻之心 德:道德准则
礼:礼仪规范 格:自觉改过核心思想孔子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讲究用道德和礼仪来教育百姓,有利于弘扬正气、树立规范。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春秋后期状况: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较强的诸侯国,国君想的是怎样增强国力。势力较弱的诸侯国,国君在想怎样维护自己的统治。
孔子的主张在诸侯国君的眼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仁爱人宽恕为政以德1、教育活动2、教育理念3、文化成就魅力二:大教育家1、教育活动:开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作用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将军贵族农民2、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材料分析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2、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事情景1:小明总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什么都知道。当堂练兵请用孔子的教育话语来劝诫一下以下同学。故事情景2:小华对于很多问题喜欢不懂装懂故事情景3:小光学习时不爱思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整理古籍言论记录《诗》《书》《礼》《易》《乐》《论语》4、文化成就 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创作鲁国史书《春秋》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的讲话》1、什么是百家争鸣,
主要流派有哪些? 2、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3、各流派主要有哪些代表人物,
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十家。
1、百家争鸣的定义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儒家道家法家兵家“争鸣”指当时各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墨家政治:阶级:思想
文化:经济:春秋战国社会的巨变2、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被破坏,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诸侯国林立,
学术思想相对自由私学兴起,教育垄断被打破,文化下移,造就大批学士。“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穿越大合唱-诸子百家大王:先生
先生们:哎
大王:治国可有良策?
先生1:有啊
大王:怎么才能强国
先生1:用我墨家学说
大王:我怎么找也找不到方法
先生1:互爱互利,和平才是硬道理
大王:还有啦?
先生:勤俭节约,任用贤才哎……
合唱:兼爱非攻节约就是我们墨家
大王:先生
先生2:哎
大王:治国可有良策?
先生2:有啊
大王:怎么才能强国
先生2:用我儒家学说
大王:我怎么找也找不到方法
先生2:民贵君轻,大王您得行仁政
大王:还有啦?
先生2: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义战争不要打……
合唱:行仁政得民心就是我们儒家大王:先生
先生3:哎
大王:治国可有良策?
先生3:有啊
大王:怎么才能强国
先生3:用我道家学说
大王:我怎么找也找不到方法
先生3: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国自强
大王:还有啦?
先生3:民心不可违,人格要独立……
合唱:道法自然爱逍遥就是我们道家大王:先生
先生4:哎
大王:治国可有良策?
先生4:有啊
大王:怎么才能强国
先生4:用我法家学说
大王:我怎么找也找不到方法
先生4:以法治国秩序好,强化君权没烦恼!
大王:还有啦?
先生4:不要空谈仁和义,权利集中到中央……
合唱:依法治国强君权就是我们法家
合唱:大王
大王:哎
合唱:治国您有诸子百家
大王:还有谁呢
合唱:农家、兵家、纵横家和杂家
大王:那你们呢
合唱:我们墨家、儒家、道家,法家都是诸子百家3、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孟子战国战国战国战国战国 “礼治”荀子墨子“兼爱”“非攻”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韩非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天下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②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4、百家争鸣的影响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取法古人,建设良好班风儒家法家道家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刚刚开学,班中已屡次出现随便乱扔纸屑的现象。你瞧,刚刚打扫好的教室,不知又是谁扔了几张纸,值日生又得重新打扫。请分别用儒家、道家和法家
的思想提出你的建议。
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大
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思想文化的争鸣三变生产力是根本原因春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