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嵊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1-01 16: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嵊州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图1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1和表1,完成1—3题。
表1
节气
直射点纬度
节气
夏至
23 0 26ˊN
夏至
芒种
19 0 31ˊN
小暑
小满
15 0 37ˊN
大暑
立夏
11 0 43ˊN
立秋
谷雨
7 0 45ˊN
处暑
清明
3 0 54ˊN
白露
春分
0 0
秋分
1.该地纬度为
A.3°26ˊN B.10° N C.20° N D.23° 26ˊN
2.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 B.2 C.3 D.4
3.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4—7题。
4.丙、丁两区域相比
A.比例尺丁区域小于丙区域
B.实地面积丙区域大于丁区域
C.一年总日照时数丙区域大于丁区域
D.二分日日出时的地方时,丙区域早于丁区域
5.丙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A.青稞和油菜 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柑橘 D.小麦和棉花
6.乙所在的地形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该注意
A.红壤的改良 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C.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D.盐碱地、涝洼地的治理
7.甲、丙两区域共同存在的严重的生态问题是21世纪教育网
A.水体污染 B.酸雨肆虐 C.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D.水土流失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8-9题。
8.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A.①-Ⅲ  ?B. ②-Ⅱ????? ???C. ③-Ⅳ  D.④-Ⅲ
图3中a—l表示非洲西海岸地带的城市。图4中折线1、2表示这些城市1月与7月的降水量分布,甲、乙和丙中的某一条直线表示赤道。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3中的E、F、G、H是19世纪欧洲探险家走过的路线,有关探险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道路E,通过广阔的沙漠之后,看见火山在喷发
B.道路F,快要通过沙漠时,在途中看到有外流河的湖泊
C.道路G,看到大裂谷,其附近高山山顶常年积雪
D.道路H,最初在海岸附近看到缓坡,然后是广阔的平原
11.图4中7月的降水量和赤道组合正确的是
A.1和甲 B.2和乙 C.2和丙 D.1和乙
二、综合题(共160分)
36.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简析L和S沿线植被带变化差异及原因。(12分)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导因素。(12分)

(3)概括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12分)
37.在太平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岛上居民发现一年中有时
甲的日出时刻较早,有时乙的日出时刻较早,有时同步日出。
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间大约有一个月左右。(20分)
(1)甲地日出早的一个月日期大约
是 到 。(何月何日)(8分)
(2)图中哪一区域的日出时刻,全年都不会比乙地早?在右图
中作图说明。(画出分界线,标出分界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度数,
并用阴影表示范围)(6分) 21世纪教育网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的因素。(6分)
嵊州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答题卷
36. (1)简析L和S沿线植被带变化差异及原因。(12分) 21世纪教育网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导因素。(12分)

(3)概括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12分)
37. (1)甲地日出早的一个月日期大约
是 到 。(何月何日)(8分)
(2) (2)图中哪一区域的日出时刻,全年都不会比乙地早?在右图
中作图说明。(画出分界线,标出分界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度数,
并用阴影表示范围)(6分)

(3) 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的因素。(6分)
嵊州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C 6D 7D 8C 9D 10C 11D
36.答案:
(1)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S沿线植被由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L线地处高原,气候高寒、热量缺乏、地形平坦,气候单一,植被变化少;S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东南部热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变化复杂。
(2)西南部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东北部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原因: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东北部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
(3)沿河分布、数量较少。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
37.答案
(1) 6月7日 到 7月7日 。
(2)画出两线、标出两角、标明阴影即为所示范围。
(3)纬度;季节(直射点);经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