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0 23: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海港区驻操营学区黄土营小学 李彬 教材与学情分析:
《盐到哪里去了》是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里的第二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范畴,研究物质的变化。前面学生对物质的状态及其热胀冷缩性质部分知识有所掌握,而这一课要重点探究的是物质的另一种物理变化“溶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溶解”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性了解,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通过“设疑猜想——实验证明——形成结论”的过程,学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学生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一起学习。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适量的盐、锯末、沙、白糖、铁粉、清水、一支玻璃棒、五个烧杯、一张记录表、一块抹布、一个药匙。洗洁精或洗发水、一次性塑料杯若干(自制泡泡水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咱们先猜个谜语热热身:“来自水中,却怕水冲,回到水中,无影无踪”大家猜一猜是什么? (生预设:盐)既然提到了盐,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个和盐有关的动画片:《驮盐的驴》?
师:盐袋掉进水里后为什么变轻了?盐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18.盐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谜语和动画引入新课,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上课的状态,投入到科学学习中。 二、预测现象、指导实验 1、大胆猜想,做好记录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如喝汤加盐、喝咖啡加糖。那么,物体混合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想研究吗?(生预设:想)
师:老师在实验桌上给大家准备了五种材料:盐、沙子、白糖、锯末、铁粉。(板书)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先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生预设:白糖会化在水里,盐会化在水里……) 师:把你们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并由记录员记录在老师发放的记录表内。
【设计意图】“只有大胆的猜测,才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从每一节课的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2、引导实验,自主探究
师:你们已经把猜想记录下来了,从大家的猜想来看,大家都十分爱动脑。但是猜想不是事实,不一定正确。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呢?(生预设:实验!) 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67页内容。学生认真看书,并汇报交流。
师:在小组学习中,大家必须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再给你们总结归纳一下注意事项(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
师:下面大家就参照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及提示自己动手做实验吧!
【设计意图】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难免做实验时会发生弄坏实验器皿的现象,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实验,告诉他们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记录汇报
学生做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上。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 当老师看多数同学都完成了实验时,提醒完成实验的同学坐好。
师:你们的猜想与实际结果一致吗?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哪组愿意第一个站起来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现象?(各组汇报,小组发言人说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帮助投影学生的记录单。)
4、小组讨论,依标分类
师:五种物体在水中的实际情况相同吗?你能根据这些物体在水中的实际情况把这五种物体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并将自己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看哪组的分类方法多且独特合理。(学生小组讨论,把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分别填写在分类表中。教师深入个别小组聆听并适当指点。学生汇报,答案不唯一,最后课件出示最普遍的一种。)
三、明确定义,理解内涵 师:通过以上的实验和分类,我们知道了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后不会化在水里还能看见,有些看不见,如盐和糖。那它们到哪里去了?(生预设:糖粒、盐粒化在水里了;在水中分解了;在水中化得非常非常小了……) 教师继续引导:其实盐和白糖还是存在的,同学们想一想,家里妈妈做汤的时候,总会放一些盐,有时候盐放多了,我们觉得咸,盐少了,我们觉得淡。那么盐变成什么呢?盐变成了极小的微粒,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而已。(教师相机引导板书:极小的微粒)你们再想一想,我们喝的每一口汤的味道是不是都是一样的?这说明盐均匀的分散到了水中。(引导得出这些极小的微粒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相机板书:均匀分散在水中)
师:我们把像白糖、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引出“溶解”的概念,学生齐读此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理解“溶解”这一概念显得水到渠成。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技能。
四、学以致用、寓教于乐 1、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谁能说一说?(学生举例。预设:红糖、冰糖、鸡精、味精、洗衣粉、……)师介绍:不光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有些液体和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举例:牛奶、雪碧中的二氧化碳) 2、玩中体验,玩中求知
师:大家都玩过泡泡水吧!想不想用今天所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泡泡水?(教师幻灯片出示做泡泡水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玩中巩固所学)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乐趣融入到教学中,科学教育回归到生活乐趣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乐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理解科学。
五、总结全课,留有悬念
牛顿曾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像白糖、盐这样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我们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学生可能说:能)那怎样分离呢?现在我先不告诉你们准确答案,课下阅读教材69页“科学在线”,理解晒盐的道理,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研究这个主题,好,下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节课“分离”探究性实验埋下伏笔,树立“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理念。
板书设计: 盐到哪里去了
食盐 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
白糖 均匀的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溶解
沙子 小米 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