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基础梳理单元通关真题体验基础梳理
知识储备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的产生(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渴望。
(3)直接原因: 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 。
(4)宗教因素:教会鼓励到东方传播 。
(5)政治因素: 、 王室的支持。
(6)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资本主义萌芽奥斯曼土耳其商业危机天主教葡萄牙西班牙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好望角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
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 。
②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 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地区: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其近代化。
(3)对世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 。大西洋沿岸封建地主封建制度世界市场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荷兰的殖民扩张
(1)殖民范围:遍及美洲、非洲和亚洲。
(2)殖民特点:
①海外转运贸易发达: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
“ ”。
②成立垄断性 ,建立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贸易公司2.英国的殖民扩张无敌舰队航海条例日不落帝国3.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 进一步扩大。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三、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1)“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2) 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5) 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海外市场2.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蒸汽电力英国轻纺工业重化工业工厂垄断原料商品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以科学理论为基础, 紧密结合。
(2)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科学和技术单元通关
补漏查缺一、选择题
1.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析:A 结合时间及两幅地图的变化,说明对地球的认识更加正确,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15~16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商道,不断探索未知地理。下图中箭头所示航路的开辟者是( )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解析:A 图中路线从欧洲出发,向东到达印度,这是达?伽马开辟的航道。3.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解析:C 诗句“大海,在这里才开头”,针对的是与海洋相关的事业。葡萄牙是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诗人因此而自豪。4.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A 1540年前后,通货膨胀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故A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解析:A 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随即开始。正是殖民掠夺,把世界各地紧密联系起来。6.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是通过( )
A.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荷三次战争
C.英葡战争
D.英法七年战争解析:D 英国确立殖民霸权过程中,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打败法国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7.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 )
A.殖民扩张的残暴 B.种植场主的虚伪
C.英荷之间的矛盾 D.垄断组织的扩张解析:A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海外扩张的机构,材料说明其对待殖民地民众的恶劣,即殖民扩张的残暴。8.在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中,有一个地区丧失了大量劳动力,这个地区是(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解析:B “三角贸易”中,大量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成为奴隶。9.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解析:B 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关键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这是蒸汽机带来的。10.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率先出现一种现实需要而推动发明创造的模式,这一模式最先出现的领域是( )
A.采矿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解析:C 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现实中对纺织品的需求促进了纺织业技术的发展。11.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手工工场 B.工厂制度
C.垄断企业 D.跨国企业解析:B 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需要把手工业时代相对分散的工人集中在一起进行生产,这就形成了工厂制度。1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以内燃机作为标志 D.以电力作为能源解析:B 蒸汽时代有汽船和火车的发明,电气时代有飞机和汽车的发明。A项是蒸汽时代特征,C、D两项是电气时代特征。13.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
A.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的风气解析:C 材料中当时“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水力成为主要能源”,也没有体现出城市日益喧嚣和奢侈风气等信息,A、B、D三项排除。14.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C 1831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时候,材料反映了袜子数量大大增加,这是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提高的结果。15.“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
A.飞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汽船的发明 D.火车的发明解析:D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交通工具上的突破是火车的发明。汽船是美国人的发明,C项错误。A、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16.19、20世纪之交,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和陆空交通工具的重大发明有赖于( )
A.发电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 D.飞艇的发明解析:B 内燃机以石油作为燃料,推动石油工业发展。内燃机的运用促进汽车与飞机的发明。17.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年至1913年间增长了七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兴起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信息革命的开展解析:C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和奴隶贸易兴起是在15、16世纪,A、B两项错误;当时未出现信息革命,D项错误。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析:D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19.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
A.手工工场的消失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衰落解析:C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C项正确。20.世界贸易总额1800年到1880年从14亿美元增加到147亿美元,其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开辟新航路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垄断组织在世界上的普遍建立解析:C 1800年到1880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 200万至2 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答案:(1)基本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减少,之后则不断扩大。(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3)材料一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答案:(2)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任答一点即可)
(3)特点:人口增长迅速,占比不断扩大。
成因:奖励垦荒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任答三点即可)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答案:(1)影响: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近代工厂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殖民扩张。
(2)新能源:电、石油。
特点:以美德为中心,同时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3)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和通信革命。真题体验
检测效果1.(2018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新航路开辟发生在(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析:A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2.(2017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队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航路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解析:D 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3.(2017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 900公斤,白银为30 700公斤。该国应该是( )
A.法国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解析:B 据材料“从1521年到1544年”“从拉丁美洲运回”并结合所学可知,“某国”应为新航路开辟后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西班牙符合题意。4.(2019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他们在1600年时就拥有10 000艘商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他们的造船厂效率高,几乎一天能生产一条船。此外,船的制造和操作颇经济合算,他们的船主可以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他们”是( )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英国人 D.荷兰人解析:D 17世纪,荷兰的造船业和航海业领先全球。5.(2018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曾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法国 D.荷兰解析:B 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是英国。6.(2017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 )
A.金银掠夺 B.商品输出
C.黑奴贸易 D.香料贸易解析:C 黑奴贸易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流失,对非洲人民造成了最为严重的伤害。7.(2019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是( )
A.计算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C.飞机的发明 D.改良蒸汽机的出现解析:D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改良蒸汽机为主要标志。内燃机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渴望。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4)宗教因素:教会鼓励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5)政治因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6)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时间(年)
航海家
(船队)
开辟的航路
支持国家
1487
迪亚士
葡萄牙—好望角
葡萄牙
1492
哥伦布
西班牙—美洲
西班牙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印度
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
船队
西班牙向西进行环球航行
西班牙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
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②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地区: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其近代化。
(3)对世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荷兰的殖民扩张
(1)殖民范围:遍及美洲、非洲和亚洲。
(2)殖民特点:
①海外转运贸易发达: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②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建立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
时间
发展
16世纪
英西战争,打败“无敌舰队”
17世纪
英荷战争(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败荷兰
18世纪
英法战争,打败法国。18世纪中期,“日不落帝国”形成,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三、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1)“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2)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5)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
2.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条件
资金、市场、劳动力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内容
自然
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结合紧密
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力和内燃机代替蒸汽动力
影响
产业
结构
轻纺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为主
生产
关系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兴起
经济
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多个工业国崛起
殖民
活动
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原料、市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
市场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
一、选择题
1.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
2.15~16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商道,不断探索未知地理。下图中箭头所示航路的开辟者是( )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3.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4.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6.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是通过( )
A.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荷三次战争
C.英葡战争
D.英法七年战争
7.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 )
A.殖民扩张的残暴 B.种植场主的虚伪
C.英荷之间的矛盾 D.垄断组织的扩张
8.在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中,有一个地区丧失了大量劳动力,这个地区是(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9.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10.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率先出现一种现实需要而推动发明创造的模式,这一模式最先出现的领域是( )
A.采矿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11.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手工工场 B.工厂制度
C.垄断企业 D.跨国企业
1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以内燃机作为标志 D.以电力作为能源
13.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
A.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的风气
14.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5.“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
A.飞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汽船的发明 D.火车的发明
16.19、20世纪之交,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和陆空交通工具的重大发明有赖于( )
A.发电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 D.飞艇的发明
17.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年至1913年间增长了七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兴起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信息革命的开展
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
A.手工工场的消失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衰落
20.世界贸易总额1800年到1880年从14亿美元增加到147亿美元,其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开辟新航路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垄断组织在世界上的普遍建立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24.9
16.08亿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 200万至2 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3)材料一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类别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备注
能源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1870年
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车
1882年
美国
爱迪生
纽约市珍珠
街发电厂
第一座中
心发电厂
交通
1885年
德国
卡尔·本茨
和戴姆勒
汽车
最早的
汽车
1893年
德国
本茨
开始生产
四轮车
现代汽车
工业兴起
1894年
美国
福特
制造出美国
第一辆汽车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1.(2018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新航路开辟发生在(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2017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队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航路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3.(2017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 900公斤,白银为30 700公斤。该国应该是( )
A.法国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4.(2019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他们在1600年时就拥有10 000艘商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他们的造船厂效率高,几乎一天能生产一条船。此外,船的制造和操作颇经济合算,他们的船主可以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他们”是( )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英国人 D.荷兰人
5.(2018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曾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法国 D.荷兰
6.(2017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 )
A.金银掠夺 B.商品输出
C.黑奴贸易 D.香料贸易
7.(2019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是( )
A.计算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C.飞机的发明 D.改良蒸汽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