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化县第十二中学
2010—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水准仪测量法是高程测量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进行测量的方法,如图1所示进行测量。回答1—2题。
1.已测得A点的海拨为53.195米,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为1.386米,B标尺的读数为0.824米,请判断:B点的海拨高度及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
A.54.581米 1.386米 B.55.405米 2.210米
C.53.757米 0.824米 D.53.757米 0.562米
2.乙图所示为一中学地理活动小组用简易方法测得某地高程情况,如果该地降水丰富,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可能有几条较明显的溪沟 (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2008年10月20,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港出征。此次科考的任务之一是在南极的最高点(即冰穹A:78°E,80°S)建设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读图2,回答3—6题。
3.考虑地势因素,在极点、冰点、磁点和最高点等四个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极点 B.最高点
C.冰点 D.磁点
4.包括北极黄河科考站(12°E,79.5°N)在内的四个科考站中,最后进入新的一天的是
( )
A.黄河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
5.昆仑站位于黄河站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6.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截止到了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飞船已经七次发射成功,从神五到神七先后将六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假设飞船高空飞行时,轨道倾度(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约42°,飞行高度约343千米,飞船运行周期约90分钟,图中“飞船轨道面”是飞船在地面的投影,结合图3,回答7—8题。(地球半径为6370km)
7.飞船在轨道上飞行平均线速度和角速度分别约为 ( )
A.1670千米/秒、15°/小时
B.7.81千米/秒、240°/小时
C.7.41千米/秒、240°/小时
D.0.40千米/秒、15°/小时
8.图3甲点为飞船第一次到达最南时的坐标,飞船第二次到达最南时,其坐标大约是( )
A.42°N,90°E B.42°S,67.5°W
C.23.5°S,112.5°W D.42°S,112.5°W
读下面四个区域简图(图4),完成9—10题。
9.关于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丁两地都是平原,气候宜人
B.甲、丁两地资源丰富,大量出口能源矿产
C.乙、丙两地气候特征、成因相同
D.甲、丙两地北部都有高大山脉,它们都对当地的南北气流有明显阻挡作用
10.关于四地人文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地所在国都有世界著名的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园区
B.甲、丁两地所在国都在重点发展宇航技术
C.甲、乙所在国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国,其中A国出口经济作物,B国出口粮食
D.丙、丁两国都利用廉价的海运大量输入铁矿石,在本国领土上发展钢铁工业
读图5,回答11—13题。
11.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某月21日的范围,则甲点的时刻为 ( )
A.0:00 B.4:00 C.18:00 D.20:00
12.若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小时的匀速沿经线低空飞行,则从甲点到乙点的飞行时间约为
( )
A.9小时 B. 10小时
C.12小时 D.20小时
13.若有一艘船从甲地向丙地方向航行,途中船员观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 )
A.是24小时 B.大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现象
图6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
14.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
A.自然条件 B.市场
C.农业技术 D.交通
15.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图7岛国所在岛屿属大洋海岭露出水面的部分。读图回答16—18题。
16.有关该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
B.处在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带上
C.南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D.大部分地区的地形类型为冰川
17.影响该岛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气候 B.地形和交通 C.气候和交通 D.交通和资源
18.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B.北部坡度陡,南部坡度缓
C.同等级交通线单位长度工程量北部比南部大
D.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图8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8完成19—22题。
19.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20.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约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21.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22.不适宜在这种气候生长的果树是 ( )
A.葡萄 B.无花果 C.柠檬 D.苹果
读图9,完成23—24题。
23.图9中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4.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沿海地区海水倒灌,造成地下水污染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读图10,完成25—26题。
25.下列工厂布局比较合理是 ( )
A.①啤酒厂 ②钢铁厂 ③印刷厂 ④化工厂
B.①钢铁厂 ③啤酒厂 ④化工厂 ⑤水果罐头厂
C.③水果罐头厂 ④钢铁厂 ⑥印刷厂 ⑦啤酒厂
D.①印刷厂 ②化工厂 ⑥电子软件厂 ⑦啤酒厂
26.该城市对外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境公路穿过城市中心区域,有利于市民出行
B.铁路经过城市外围,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
C.铁路货运线路绕过城市外围,客运线应经过市中心
D.过境客运公路应经过市中心,货运公路绕过城市外围
图11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27—28题。
27.图示地区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 )
A.西高东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东高西低 D.北高南低
28.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C.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D.矿物能源丰富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图12),回答29—30题。
29.A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手B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 )
A.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
B.B河段支流多,A段支流少
C.A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
D.B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小于A河段
30.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 )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0分)
3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为米)示意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为 ,其相对高度最小约为 。(2分)
⑵用图例中的符号,在图上添画一条穿越本地区的公路。(要求:工程量达到最小)(1分)
⑶如果在该地区发展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请说明理由。(3分)
⑷为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库大坝。试分析选择该处建坝带来的负面影响。(2分)
32.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图14)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图1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读图14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3分)?
⑵图14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2分)?
⑶图15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31°N,103.4°E)地,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州东南部,岷江上游,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更是别具一格,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
材料二 四川盆地周边简图(图16)
⑴简述图中地震产生的主要次生灾害、对抗震救灾的不利影响。(2分)
⑵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如可再生资源有 ;不可再生资源有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3分)
⑶请分析说明图16西部地区面临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4分)
34.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该城市从1968年-1990年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⑵从1990年-2000年该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哪些?(2分)
⑶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变化主要趋势是什么?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5.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7分)
⑴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⑵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分布特点为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2分)
⑶图19为气象资料统计图,与C地特征相符合的是(2分)
A B C D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D B C C B D C C D B C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C A C B D C A B B C D C D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⑴陡崖 100米 (2分) ⑵略(1分)
⑶丁(1分) 地势平坦开阔;靠近公路、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答出2点即可,2分)
⑷①会造成村庄淹没,需移民;②淹没大片农田,影响当地生态环境。(2分)
32.(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1分)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1分)?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1分)
(2) 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2分)
(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答出3点即可,3分)
33.⑴滑坡、泥石流 阻断交通,救援难度
⑵水(能)资源(或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耗竭(短缺)
⑶水土流失(1分) 原因:①地处西部山地,地势起伏大;②地质结构不稳定,地表土质疏松;③植被稀少;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⑤土地利用不合理(如毁林毁草、滥垦滥伐、开矿修路等)(答出于3点即可,3分)
34.(1)城镇面积由小变大;出现了商业区。(2分)
(2)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了卫星城和高速公路;工业区由少到多(2分)(答出2点即可得2分)
(3)郊区城市化(1分)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的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分)
35.(1)A地受副高和信风影响;B地受副高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C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3分)
(2)南北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地形、海陆位置 (2分)
(3)A(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5
图14
图16
图17
图18
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