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发展性目标: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领悟科学的不断发展;培养科学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重点: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说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
难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为什么南京人把紫金山称为母亲山?把紫金山叫做南京的肺?
概念预习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利用__________,把_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_____的过程。
(三)交流合作
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活动一:看图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好
活动二:算一算(单位:千克)
五年前
五年后
增重
柳树
2.5
82.5
土壤
100
99.9
根据上表可知,柳树增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实验一: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莱做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老鼠分别放在两个能找到阳光的密闭的玻璃钟罩内,玻璃钟罩内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玻璃钟罩内的小鼠不久也死亡了。
实验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盆绿色植物放在同一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把一只老鼠和一盆绿色植物放在另一个密闭的钟罩内,一段时间后,他惊讶地发现蜡烛还在继续燃烧,老鼠也仍然活着。
得出结论:密闭的玻璃钟罩内的植物可以恢复由于蜡烛燃烧或老鼠呼吸而使空气变_____。
根据以上实验,普利斯特莱得出结论:植物可以改变_____的组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而产生的________,并且能产生________,供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
总结:植物吸收________,产生_______;3.后来的科学家
其他人在重复普利斯特莱的实验时,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根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莱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说明:光合作用还需要_______。
4.总结:在下图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反馈练习
1.海尔蒙特从柳树栽培实验中得到启发,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 D.无机盐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光
3.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在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还能释放 。如果地球上的植物减少,空气中的 含量可能会增加。
4.不论是单细胞藻类还是多细胞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积累 。绿色植物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 转变成 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四、作业布置:《学练案》59页学习评价
五、反思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把知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解决“是什么”,如细胞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程序性知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主要陈述性知识内容为三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固然能放心大胆地送孩子考试,但是错过了培养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机会。
本节课主要为科学史的学习,经过科学史的学习,学生感受科学家探究的乐趣和不易,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素养,正确地运用材料是组织教学的前期准备。 科学史的探究,使很好的阅读体验资源,通过阅读,学生沉下心来自主学习,重新“从心”经历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本节课通过阅读策略,让学生自主进行感官体验,培养信息筛选能力,让学生体验生物科学史的重演过程。
本节为新的一章的第一节,因此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上。笔者选择南京紫金山的“美龄宫”为情境设计资源,由于美龄宫宛如紫金山的一条美丽的项链的宝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在审美之时,学生的注意力变自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上了。
通过讨论和展示,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答案,并且大胆自信地与全班同学交流。
通过以上策略,本节课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