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相互作用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相互作用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0 23: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专题二 相互作用基础梳理题组例练基础梳理考纲回扣一、形变、弹力、胡克定律
1.力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 .
(2)力的三要素为 .
2.重力
(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方向: .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竖直向下3.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 .
(3)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①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 的方向.
②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4)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F=kx,x为形变量,k称为 ,其大小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恢复原状相互挤压且发生弹性形变收缩劲度系数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1.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 的时候,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④有弹力.
(3)方向:总是与 相反,但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4)大小:Ff=μFN,FN为正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其数值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表面发生相对滑动相对运动方向2.静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 时,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阻碍的力.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趋势;④有弹力.
(3)方向:总是与 方向相反.
(4)大小:可以变化,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时其数值最大.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方法:用 .
(3)两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有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平行四边形定则2.力的分解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一般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
四、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的概念: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能够保持 或者做 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合力为零,即F合=0
(1)二力平衡:两个共点力必须 、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求解方法:物体受三个以上的力而平衡时,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答.考点一:力的认识 重力、弹力的判断和计算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可能没有受力物体
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作用力题组例练对点突破C解析:有力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选项A错误,C正确;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选项B错误;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如磁铁吸引小铁钉就可以不相互接触,选项D错误.2.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的
D.发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增大B解析: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超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D错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B正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与接触面无关,故C错误.3.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如图所示,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坛的形变 B.头的形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 D.人受到的重力A解析:头顶受到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坛子,受力物体是头,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坛的形变,间接原因是物体受到的重力,A正确.4.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两个物体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接触面光滑)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B解析:A中,两物体若受水平方向的弹力,则两绳子不会竖直静止,选项A错误;B中,两物体相互挤压,故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选项B正确;C中,若地面光滑,两物体保持静止,若有挤压,则b将运动,选项C错误;D中,b竖直悬挂,则a,b之间可能没有相互挤压,此时a,b间没有弹力,故选项D错误.5.一个质量均匀的铅球静止在水平的角落里,如图所示,并与竖直的墙面相接触,A,B两点分别是铅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球受两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
B.铅球受三个力,分别是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墙面的弹力
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D.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A解析: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虽然与墙壁接触,但不挤压,不受墙壁的弹力,故选项A正确,B错误;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是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故若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未发生弹性形变,则不产生弹力,选项C错误;物体发生形变时,不一定是弹性形变,所以形变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弹力,故选项D错误.6.在一次实验课上,有两名同学各用F=30 N的水平力拉轻弹簧,如图所示,若弹簧的原长为12 cm,劲度系数k=103 N/m,当两人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   )
A.18 cm B.15 cm
C.9 cm D.19 cmB名师点评利用胡克定律F=kx的注意要点
(1)弹簧要在弹性限度内形变.
(2)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并不是弹簧的总长.考点二:摩擦力的判断、理解和计算
7.关于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C.相互压紧并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D.只有相互压紧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才可能有摩擦力的作用D解析:要产生摩擦力,首先要有弹力,其次要接触面不光滑,还要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故只有D正确.解析:鞋底布满凹凸花纹增大了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属于增大摩擦力,A正确;给滚动的轴承加润滑油、冰鞋鞋底装上钢质冰刀,减小了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属于减小摩擦力,B,C错误;为行李箱装上小车轮,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力,D错误.8.增大摩擦力常见的方法有:增大正压力和增大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下列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
A.鞋底布满凹凸花纹
B.给滚动的轴承加润滑油
C.冰鞋鞋底装上钢质冰刀
D.为行李箱装上小车轮A解析: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推动后是滑动摩擦力,没被推动是静摩擦力.9.小明用力推地面上的木箱,开始没能推动,增大推力后,木箱才开始移动.木箱在被推动前和被推动后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
A.依次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B.依次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C.都是静摩擦力
D.都是滑动摩擦力A10.如图,某同学用力推静止于地面的箱子,当箱子没有被推动时,关于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减小
D.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推力无关B解析:用力向右推箱子没有推动,箱子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箱子受到地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即为向左,与F的方向相反,A错误,B正确;箱子静止在地面上,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静摩擦力大小与推力大小相等,C,D错误.名师点评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1)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是产生静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2)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满足所给的运动状态,若满足则不存在静摩擦力,若不满足则存在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大小在0~Fmax的范围内变化,一般不可用Ff=μFN.解析:由题意得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受的是滑动摩擦力,由Ff=μFN,此时μ=0.3,FN=mg=10 N,代入得Ff=3 N.11.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 kg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
A.0.3 N B.0.9 N
C.3 N D.10 NC1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滑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9 N,已知滑块重为3 N,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0.1 B.0.3
C.2.0 D.3.0B解析: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Fmax=μmg=0.5×2×10 N=10 N;
(1)当拉力F=5 N时,F(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大小为f=10 N;
(3)物体在8 N的水平拉力下滑行,该拉力忽然反向,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13.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取g=10 m/s2)
(1)当拉力大小为5 N时,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大.
(3)物体在8 N的水平拉力下滑行,该拉力忽然反向,求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考点三:力的合成和分解
14.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B.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
C.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A解析:当两个分力夹角θ<180°时,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随着θ减小而增大,故A正确,B错误;由三角形定则知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合力不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合力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故C,D错误.15.两个力大小分别为2 N和4 N,作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A.0 B.6 N
C.7 N D.8 NB解析:F1,F2两个力的合力大小F的范围为|F1-F2|≤F≤F1+F2,则2 N和 4 N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为2N≤F≤6 N,故合力大小可能是6 N.16.两个力的合力F为50 N,其中一个力F1为30 N,那么另一个力F2的大小可能是(   )
A.10 N B.15 N
C.80 N D.85 NC解析: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50 N,若其中一个分力大小为30 N,另一个分力的大小范围应为20 N≤F≤80 N,所以可能为80 N,故选C.17.小物块P沿着光滑半圆曲面下滑,从A点下滑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其重力G的切向分量为G1,如图所示.G1的大小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B解析:设切向分量G1与G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知识得G1=Gcos α,由于夹角α增大,则G1变小,选项B正确.考点四: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18.如图所示,一根轻绳悬挂一物体,物体静止.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T,物体重力为G,则(   )
A.T与G大小相等 B.T大于G
C.T小于G D.T和G性质相同A解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物体受到重力G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T,根据平衡条件可知,T和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的性质不同,故选A.19.如图所示,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忽略空气阻力,小孩在匀速下滑时,关于小孩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
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
C.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D.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C解析: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必定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小孩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小孩还受到滑动摩擦力,否则合力不为零,故A,B,D错误,C正确.20.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和竖直墙上.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重物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A解析:OC下悬挂重物,它对O点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G.OC绳的拉力产生两个效果:使OB绳沿BO方向被拉紧和使OA绳沿AO方向被拉紧,F1, F2是G的两个分力.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作出力的分解图如图所示,当逐渐增大所挂重物的质量时,受的拉力最大的绳最先断.从图中可知,表示F2的有向线段最长,F2最大,故OA绳最先断.21.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C解析:对A物体,由于A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B对A的摩擦力必与F等大反向,故A,B错误;对B物体,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与A对B的摩擦力反向,故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C正确;对A,B整体分析,由于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为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D错误.2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gcos θ
B.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gsin θ
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下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A解析:通过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得,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大小为mgcos θ,A正确.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G=100 N,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60 N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受摩擦力Ff=16 N,已知sin 37°=0.6,cos 37° =0.8,求:
(1)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32 N (2)0.25名师点评(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先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利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求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