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过春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过春节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0 19: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过春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过春节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过春节》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新教材第三册第19课,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了解春节的有关知识及各地不同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春节中有特色的生活情节,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融合各学科领域为一体,注重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
过新年几乎是每个孩子盼望已久的日子,每逢新年到来,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写对联、剪窗花、挂灯笼、贴“福”字……人们包饺子、吃年夜饭、看花灯、走亲访友,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孩子们更是乐不可支,一个个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欢悦戏耍,给节日增添了喜悦,增添了甜蜜。每个新年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年级学生都是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喜欢动手制作,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和美化生活, 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节相关的历史和文化,欣赏不同地区的习俗,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生活、体会美好事物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或绘画。
3、情感与态度: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信息素养:通过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通过搜索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对互联网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2、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注意色彩要鲜艳、构图要巧妙、内容要新颖有寓意。工艺制作时要注意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设计的作品要新颖、生动、美观。
3、解决措施: 用图片或视频来开阔学生的眼界,用音乐来营造欢快的气氛,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限于学生的年龄,在要求上不可过高,以做窗花和小彩灯为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在《百变团花》《绘画中的节日》等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设计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图片、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
一、收集一些过春节的相关素材。
二、准备好美术课所用的工具。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了解民族文化、历史,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家乡民俗的了解,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注重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要能烘托节日喜庆的气氛,能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别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有的善于观察和讨论,有的擅长作画,有的擅长工艺制作,应指导学生各展所长,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共同布置教室、美化环境,养成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导入时插入了音频和视频,营造欢快的气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揭示课题。在讲授新课时运用了ppt的自定义动画的进入和强调放大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切换幻灯片时运用了动画效果使幻灯片变幻多样,图片使用了美图秀秀的美化功能,使它更加美观。在猜一猜环节运用了自定义动画的动作路径,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看一看环节,运用了自定义动画的强调旋转功能突出答案。在做一做环节插入了民乐合奏喜洋洋,让学生在喜庆欢快的氛围中创作。在最后的拓展升华阶段设置了幻灯片切换的自动定时播放功能,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让孩子们感悟、体会,引发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良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出饺子的含义,了解春节的时间和春节的来历。
3分
1、品尝饺子,说出饺子不同馅代表的含义:红枣,代表红红火火;蜜糖的,就代表甜甜美美;吃到钱说明会有财运。
饺子是什么时候吃的?
总结:过年又叫过春节,让我们一起来过春节。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2、为什么人们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呢?知道春节是怎样来的吗?来看一段有关年的传说,播放视频《年兽》。
小结:原来因为年兽害怕火光、红色和响声,家家户户才要在每年的除夕贴春联、放炮竹来驱走年兽啊!
3、你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春节是我国农历的什么时候?对,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一家人不管天南海北,总要在春节时回家,所以春节也是合家团圆的节日。
学生欣赏音乐、图片和视频,感受传统美食。
二、欣赏观察、探索新知
了解祖国各地的习俗,说说自己家乡的习俗和活动。观察春节有趣的场面,学习春节有关的知识。
7分
1、说一说
你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你了解自己家乡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和活动?
出示图片:甘肃过年流行打秋千、东北脚踩芝麻秸步步高、河南正月初一要磕头、香港购买花木迎新年。
教师总结:在春节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全国各地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庆贺,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看,老师一家也来逛城隍庙的庙会了,你们也赶快来吧!
2、想一想
走进生活中的春节,你能说出这些活动的名字吗?你认为春节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同学们说的真好,不同的风俗习惯,使“年”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要了解“年”文化,在爱过年的同时,更会过年!
3、猜一猜
他们都在做什么?你知道应该贴在什么地方吗?贴的时候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要这样做?
贴春联:春联分为上联和下联,分别贴在门的两边。过年时大家可以通过对联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盼。
贴福字:这个“福”字该贴哪?(门上),为什么福字是倒着贴的?倒着贴代表福到了。好,我们就把福字倒贴吧,让幸福到我们家来。
贴窗花:窗花是过年贴在窗上的吉祥物,它的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贴门神:新春第一件事就是贴门神,传说可以镇鬼辟邪,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有写春联、剪窗花、贴福字、贴门神的习俗,表达了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事事平安如意,生活美满幸福的美好愿望。
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观察、欣赏,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讨论交流来拓展相关知识。
三、对比观察、研究方法
学习表现方法,比较不同的作品,感受色彩、构图和内容方面的特点。
9分
看一看
欣赏画中的春节,看看它们是怎样表现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的场面。
(1)你认为中国人在春节期间最喜爱用哪一种颜色?
红色是中国人的传统喜庆颜色,它热烈、鲜艳,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春节中总也缺不了红色!
(2)画中用了哪些颜色?画中的色彩和生活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总结:画的色彩比生活中的色彩更丰富,更鲜艳,体现了节日喜庆、热闹的气氛。
板书:色彩—艳
(3)哪幅画的构图更加新颖、有趣?
总结:圆形的构图更加巧妙、美观,符合团圆饭团团圆圆的主题。
板书:构图—巧
(4)画中画了哪些内容?有没有什么寓意?
总结:对,明年就是马年,寓意马到成功,这些吉祥含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寓意—吉祥
2、做一做 :
(1)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团花制作步骤,你还能剪出不同外形的剪纸作品吗?窗花不一定就是圆形,我们可以利用对称的原理剪出许多不同形状的窗花。
(2)教师示范制作彩灯,讲解注意事项。
3、提出作业要求:
分成绘画、窗花、彩灯三个小组,创作一幅展现春节景象的画或设计制作一件有浓厚春节气氛的小礼物。作品要能烘托节日喜庆的气氛。 作品要能代表我们的美好祝福。
学生说方法,说表现的内容。学习、领会本课知识的重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指出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学生表现、创作实践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5分
把学生分成三个彩灯、剪纸、绘画三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形式完成作品。
教师巡回辅导,提供各方面帮助。
学生欣赏其它学生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礼物来迎接新年。
五、展评作业、
畅谈感受
展示学生作业。
师生一起评价。
5分
每组选出最能体现本组水平的作品,把它推荐给大家,对造型新颖别致的作品进行介绍和讲解。
教师从造型、色彩、情节、创意方面来评价学生作品。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创意奖。
让学生说一说:请三组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组的制作成果,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其他学生从造型、色彩、情节、创意方面来评价学生作品。通过相互学习、拓展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六、总结拓展、
促进升华
点题并引申拓展,引导学生去关心留守儿童,奉献爱心。
1分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和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很甜蜜,可是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和他们团聚,让我们组成一个慰问团,为他们送上一片爱心。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小礼物,为他们送上第一份新年礼物,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友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吧!
学生欣赏感悟,领会老师意图,学会关心爱护别人,热爱生活。
板书设计
19、过春节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与《节日的装饰》一课有一些相同,都是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我设计了说一说、想一想、猜一猜、看一看和做一做五个环节,欣赏春节的相关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感。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品构思,要求他们能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各展所长,表现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此外,在本节课中主要借助媒体教学,找到了大量关于过年的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过年的形象更加清晰,通过音频、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出来,在重要知识点使用强调、进入、路径等功能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作品并感受其中绘画知识和构图取材,并给予指导。在最后的拓展升华阶段设置了幻灯片切换的自动定时播放功能,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让孩子们感悟、体会,引发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观查图片
讲解知识
激发灵感
播放课件、讲解
播放课件、讲解
播放课件、讲解、制作
观看
讨论交流
制作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春节的相关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绪。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品构思,要求他们能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