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内容。
二、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地认识,并且对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单位的概念也有所接触,在此基础上引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运算概念,旨在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铺垫,同时也扩大加、减法的运算范围。教学中尽可能的以学生的真实起点为教学立足点,因以此为教学指导思想,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在策略的选择上都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概括,教学的素材取之于学生而用之于学生。
2、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先学习计算方法,再领会意义。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量,最想知道的就是它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3、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计算和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
4、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基础。本册第四单元,又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帮助学生归纳小结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旨在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铺垫,同时也扩大加、减法的运算范围。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有关的练习。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
演示情境: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其中4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题意。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复习旧识,为知识迅速迁移做好准备。〕
师: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生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的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4/8+3/8)
……
生2:小红比爸爸多吃的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4/8-3/8) ?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猜想在探究中验证
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选择:4/8+3/8表示什么含义?(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结果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4/8是4个1/8,3/8是3个1/8,4个1/8加上3个1/8是7个1/8,也就是7/8。
(3)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几道数学题目。
(4)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分数加法的意义。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教学方法同上)
3、归纳方法: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教师帮忙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强调: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利亚曾经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课堂上适时让学生合理猜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本节课教师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是多少?再进行合作讨论验证猜想。学生经历了从"合理猜想"到"小心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