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多少》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多少》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1 07: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电子教案
——(一)年级 (数学)学科 (上)册
课题
比多少
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符号 “<”“>”“=”及其含义。
2、能够借助“<”“>”“=”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
难点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课前
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课件展示:(1)3只小猴在大森林里玩耍的情景。(2)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4)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




认识符号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1)教学“3=3”。
(画外音)小猴说:“我可 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一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桃子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不多也不少。猴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是什么关系?(相等、相同、同样多)
师:不错。猴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同样多可以用“=”表示。
教师教读:“3=3”这个式子。(利用学生一一对应方法,分别把猴子和桃、香蕉、梨进行排列,使学生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还是同样多,感受同样多的好处。)
(2)教学“3>2”。
方法同上。告诉学生:3比2多,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的形状,可以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教师教读““3>2”这个式子。
(3)教学“3<4”。
方法同上。让学生说一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区分“>”“<”和“=”。
互学:(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和“=”的方法。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记住“>”“<”和“=”的?
(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
评学:(2)以游戏的方式,熟悉记忆这三种符号。
看谁写得对: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写出相应的符号。
看谁摆的好: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基本练习:完成第17页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




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比多少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抓住梳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