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美 七上 8幽默智慧的漫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美 七上 8幽默智慧的漫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0 19:5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幽默智慧的漫画》
年 级:初中一年级
课 型: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幽默智慧的漫画》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岭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8单元《我们的“动漫天地”》,本课的设计以漫画欣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漫画的类型,并认识漫画的定义和功能。学生通过欣赏漫画,联系生活,发散思维。并通过分析漫画作品,了解常见的漫画创作手法,尝试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幽默和智慧的漫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漫画有一个模糊狭隘的认识,在漫画的创作上有很大局限性。漫画是学生喜欢的一门绘画艺术,在学习的兴趣上有一定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和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漫画表现手段,通过学生自己的绘画表达,能激发学生对漫画艺术形式的新认识。
教学理念:
造型表现课型是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大胆表现自我的新颖创意。幽默智慧的漫画一课,通过学生欣赏和分析漫画,感受漫画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引导学生的漫画创作,使学生体会到对生活观察和想象,可以更好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漫画的类型、漫画的特点、漫画表现形式;联系生活,分析作品是如何表现幽默和智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分析漫画创作手法,发现漫画创作素材,并尝试漫画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掌握它的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完成自己的漫画创作。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
学具准备:铅笔、勾线笔、绘图本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学 生 活 动
导入
提问引出课题

深入探究
小结漫画
学习漫画创作常见手法
课堂活动
课堂练习
评价与发展
课后延伸
分步骤绘图,提问学生激发联想
展示一幅猫的摄影作品。
问:老师画的猫和生活中的猫有什么差别?
欣赏一系列漫画,了解漫画的类型,分析漫画创作的常见表达方式。
提出问题:漫画是什么?漫画有什么功能?学生抢答。
通过分析漫画,深入理解漫画的四种常见创作方法:
夸张变形、② 原形变异、③ 拟人手法、④ 比例失调
玩一个游戏——明星秀
(肖像漫画明星:姚明、成龙、马云、奥巴马、爱因斯坦、杰克逊等)
提出两个作业建议,指导学生二选一实践创作。
以同学、老师或自己为题材,创作一幅肖像漫画
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并用漫画形式表达出来。
展示学生作品,并分析学生的创作思路,肯定学生创作手法。
引导继续完成漫画创作,广泛欣赏漫画,感受漫画带给我们更多的乐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了激发学生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直观的形式了解漫画,激发学习漫画的兴趣。
使学生跟紧课堂节奏,积极思考学习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漫画的常见创作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进行动手实践。
加深学生对漫画常用创作手法的理解。通过欣赏分析明星肖像漫画,体验漫画的幽默特征。
漫画是学生易于上手的艺术形式,通过学生的实践创作,体会漫画语言的幽默和智慧。
让学生相互欣赏,感受漫画在同学们手中展现的魅力。
进一步扩展学生视野,加深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学生观察想象老师所画内容,并大胆回答。
学生从猫的颜色和表皮等方面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漫画,并思考漫画的定义、功能和相关创作方式。
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自己理解的漫画定义和漫画的功能。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发挥想象,加深对漫画创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描述熟悉的明星特征,欣赏明星肖像漫画,分析漫画语言如何表现现实人物。
学生观察生活,认真创作。
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完善自己创作的漫画,和同学相互评价欣赏漫画。
课后反思:
“乐学,学乐”,这是学生们对我美术课的想法。学生都喜欢快乐有趣的课堂,并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作为美术老师,要把美术课上的有趣,并不是那么容易,要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有趣”。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引导,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漫画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诸多困惑和问题:1、是否可以加入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课堂效率。2、学生作品评价展示环节,是否要更严密的组织。3、教师语言应该更简练准确。这节课基本实现了“乐学,学乐”的想法,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观察、分析、表述、创造的能力,达到了相应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