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1 22: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还要研究它跟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初步分析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模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
  秒表、温度计、水和食用油、烧杯(40ml)、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等
?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
?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
?
?
?
?
?
?
?
?
?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海边的昼夜温差不大,而沙漠的昼夜温差却很大,说明它们吸热之后的表现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学了这节课之后,你将懂得如何去解释。
学案导入: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低温物体 热量,那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会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交流与讨论:平时在家都帮过妈妈烧水,同样一壶水,把水烧到500C和1000C,烧到 吸收的热量多,依据是烧到 所用的加热时间长;那如果把半壶水和满壶水都烧到1000C, 吸收的热量多,依据是烧 所用的加热时间长。
由此可知,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 和 有关。
结论:同种物质,质量越 ,升高的温度越 ,吸收的热量就越 。
而因为热量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我们在刚才两个实验中我们都是间接地通过观察 来判断吸收热量多少。
?
认真观看视频。
?
?
?
?
?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相同条件下,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将一壶凉水烧开比把温水烧开所用时间长,所以……。
?
?
?
?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坚信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求知欲。
?
?
?
?
2、猜想与假设
?
?
?
?
?
3、设计实验
二、新课教学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展示问题:刚刚我们说的是水,是同一种物质。那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即加热的时间是否一样)
到底谁的猜想是对的,为了弄清这其中的奥秘,我们可以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水和食用油来模拟这样的环境: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如:水和食用油,我们需要控制哪些物理量相同?

由讨论结果知道,图示中还缺少的器材是
? 在控制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要知道谁吸收的热量多,则要观测的数据是 ,因此,两个酒精灯的火焰大小必须 。为了简化实验,我们就使用一个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同时对两个烧杯加热。
实验数据表格:(秒表和酒精灯的使用)
物质种类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
食用油


?
?
?
?
学生议论纷纷。提出各种猜想。
?
?
?
学生讨论交流,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
生甲:要取相同的质量,用相同的加热装置。
?
生乙:实验中还要注意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
?
?
?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是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互助合作的意识。
4、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三、学生实验
学生分成四个大组,从250C开始计时,分别测量升高了100C、150C、200C、250C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好数据。每个小组四人合作,两人测水(一人看温度计的示数,一个计时),两人测食用油(一个看温度计的示数,一个计时)。
学生进行实验。
协调合作。
?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并适当指导,使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能达到最合理。
5、分析论证
总结提炼
?老师从每个大组拿一份数据进行投影,并让学生通过数据得出结论:
1.质量相同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即 吸热的能力强)
视频:水和沙同时放热,比较它们温度的变化。
2、比热容
为了反映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的这一特性,我们物理中就引入“比热容”这一物理量。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是 。
延伸: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就越大,所以比热容是用来描述物质吸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例如刚完成的实验中,在相同条件下,水吸收的热量多,则水的比热容就大。
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水的比热容c=4.2×l03 J/(kg·0C)物理意义是
?
?
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
?
?
?
?
?
通过物理概念的建模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
??
?
?
让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
6、走进社会
知识应用
?
1、解释课前实验的问题。
2、铝的比热容是0.88×l03 J/(kg·0C),这表示1kg的铝___ __。
3、烈日下在海边散步,我们会感到海水的温度比沙子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这是因为海水的 大。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要包括知识上的收获、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合作交流上的收获)。
学生逐一讨论分析解答。(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小结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