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5.2电流和电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5.2电流和电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1 22: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5.2 电流和电路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
2、通过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电路出现故障时能自行查找原因,设法解决问题。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源:Zxxk.Com]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难点:电流概念的理解、对短路、短接地理解和识别、规范画电路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电源、水轮机叶片纸模型、水、注射器、卡片、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门铃、发光二极管各一个、导线若干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持续性评价和作业
本节课主题:让电灯发光
学生将能够:
1.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认识电源和用电器,识别三种电路,规范画出电路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在周围生活中观察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敢于动手做物理电学实验,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水轮机实验学习电流的定义,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自主检查有错误的电路,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发扬互助的精神。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1:利用你手中的器材,怎样可以使小灯泡发光?
探究性活动1:连接简单电路
(1)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发表看法。(学生猜想)
(2)分组动手做实验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使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条件。
提出问题2:电灯为会什么会发光?
探究性活动2:水轮机叶片纸模型、水、注射器……怎样让水轮机转动起来?
(1)组织学生发表看法。
(2)分组学生动手做实验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电流的定义
提出问题3:电流有方向吗?
探究性活动3: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
师生共同总结电流方向的定义。
结合以上3个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及电路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时
提出问题4:如何画出电路图?
探究性活动4:游戏——我也来配对
(1)教师依次出示各种电学元件实物和元件对应的图形符号卡片,学生同步依次记识。
(2)打乱顺序,学生进行实物与符号的配对任务。
(3)比赛——比比谁画的好
每学习小组挑出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画电路元件符号比赛
探究性活动5:游戏——我也来找茬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电路图的画法,让学生来指出不合理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提出问题5:你在让电灯发光的实验中,你遇到问题了吗?自行解决问题了吗?
探究性活动6: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回顾实验操作,总结问题,思考成因,心得分享
教师总结通路、开路和短路及短路的危害性。
评价者:教师、学生自评、互评
非正式评价
评价点: 1.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敢于动手尝试第一次电学实验
3.实验操作及现象
评价标准: 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发表意见,且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评价者:教师
正式评价
评价点: 动手能力、类比能力
评价标准:学生能让水轮机转动并具有类比思维,能够迁移到电流定义的学习上。
评价者:教师 学生自评、互评
正式评价
评价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评价标准: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处电流具有方向性。
评价者:教师 学生互评
正式评价
评价点: 配对的正确率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快速记识,认知电路元件和符号。
评价者:教师 学生自评、互评
非正式评价
评价点: 能否发现不规范的作图之处
评价标准: 规范作图
评价者:教师 学生自评、互评
正式评价
评价点: 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规范操作、团队协作意识
评价标准:能够识别短路、断路
【板书设计】
§15.2 电流和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元件及作用:
二、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四、元件 四、符号及电路图
【作业呈现】
观察常用手电筒的结构,思考
工作原理,画出手电筒的剖面图简图及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