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个活动展开,教材虽然分了几个活动,但这几个活动只是检测的一个个步骤。检测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记录的过程、解释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即当我们碰到如此的暗盒,我们有时无需打开它,只要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提出问题,揭示方法。教材呈现了一个问题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判定握在教师手心里的电线是连的还是断开的呢?引导学生用连接起来的电池和电珠进行试探,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这部分的教学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解暗盒的方法,即通过连接电路看电珠的状态进行判定。
第二,引导学生设计暗盒,并让其他学生用简单电路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教材以两名学生的话语为例来提示学生如何判别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在这里,教师还应给一些补充:如果小电珠更亮了说明什么?如果小电珠变暗了又说明什么?提醒学生将检测结果记下来。教材中的记录表只是提供一种范例,具体的表格设计还应该根据各位教师事先设计的暗盒来定。这部分的活动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应占用课堂大半的时间,教师在这里要充分地做好指导工作,并事先为学生做好暗盒让他们去判别,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三,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四个触点的暗盒对于学生来说好判断,但如果是五个、六个触点的暗盒,学生容易出错,这倒并不是学生的能力问题,而是触点多的暗盒容易形成三角形的闭合电路,即本来两个触点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但它们都与第三点相连,所以当用检测器检测的时候小电珠照样可以亮。所以,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反思,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部分。发现不同的电路连接有时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
本课的主要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要放心地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验证。在此,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组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但在电路组装过程中,有时小灯泡没有亮,学生感到诧异。本节课,我们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2.能利用简单表格记录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到的现象做出推理。
3.意识到合理安排检测顺序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难点: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评价任务
会有顺序地检测暗盒。
教学准备
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电珠,课前接好电路的暗盒,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老师手握两根电线,其中一根断了,怎样判断是哪一根?
二、设计暗盒
1.提问:如果我有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让你组装一个暗盒电路,你认为你最少可以用几根导线呢?为什么?
2.学生讲述。
3.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两个小灯泡、一节电池还有一些导线,请小组同学之间商量好之后组装一个暗盒电路,然后给你们设计的暗盒确定难度等级,是初级还是中级或者高级。
4.学生设计暗盒并确定难度等级。
三、判断暗盒里电路的方法
1.提问:这些暗盒的秘密都在里面,外面只有一些导线头,你认为想要知道暗盒里面的电路,可以怎样做呢?
2.学生讲述。
3.讨论:
(1)怎样检测才算科学?
(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电珠不亮——不通?
小电珠亮了——通?
小电珠变暗了——通了,但是增加了用电器?
小电珠变亮了——是增加了电池?
四、学生分组揭开暗盒之谜
1.学生分组确定自己小组要解开的暗盒的难度等级。
2.学生选择暗盒开始研究。
3.分组汇报。
4.总结。
五、整理活动记录,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1.整理活动记录,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2.小组内交流。(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汇报结果。(说出验证的方法、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
六、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动手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
2.各小组谈感受和体会,查找错误原因,质疑解惑。
3.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解密暗盒的方法。今后,希望你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和领域,根据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中发现规律,造福人类。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他们带着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科学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科学的理解。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操作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检测故障电路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学会了如何准确而又方便的检测。这样,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就像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科学教学中,在学生动手之前,必须要先动脑,动手之后再动脑,把动脑和动手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训练。正如本课的教学中检测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记录的过程、解释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即:当我们碰到如此的暗盒,我们有时无需打开它只要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