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地理 2.1中国的地形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上地理 2.1中国的地形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3 09: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可以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第2课时讲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时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没有用较多的文字篇幅讲述,而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侧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4.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地形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挂图。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讲述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中国地形概况”图。
提问 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小结 地势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 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分析讲解 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 参照教材P.20图2-1“沿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教师点评,及时辅导。
课件展示 “沿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启发提问 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小结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1.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 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 2.三级阶梯概况
课件展示 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点击阶梯分界线可显示相应分界线名称。
小结 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转折过渡 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活动 结合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
阶梯
海拔
地形类型
第一级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
1000~2000米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第三级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球类、山东球类、东南丘陵
过渡 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板书 3.西高东低的平均海拔高度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归纳总结:
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 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板书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讲解 什么是山脉?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险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是山脉。
课件展示 “中国地形图”。
活动 填表P.27活动题1所列山脉两侧空格内的地形区名称:
山脉名称
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山脉名称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归纳 ①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②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提问 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是什么回事?我国的山脉都有哪些走向?
板书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活动 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如: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概括 走向的表述就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
课件展示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视频“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教师 学会走向后,我们根据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判断一下我国山脉都有哪些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各有哪些山脉?(教师先指出一列山脉,其他的由学生自己找出来)
课件展示 视频:“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南北走向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补充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接 说到山区的旅游,我们可以阅读课本P.22“中华五岳”,这些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那里玩玩。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山脉的走向,那么,我们祖国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概况
3.西高东低的平均海拔高度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这是我国地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下面我们再来认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板书 三、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
提问 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 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观察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总结 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过渡 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 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过渡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的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
板书 2.五种基本地形
阅读 教材P.23材料“四大高原”。
讲述 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板书 (1)高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活动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同时在地图上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回答: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归纳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姿。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列表对比: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位置
所属阶梯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跨主要省级行政区
青、藏及四川西部
内蒙古大部,甘、宁、冀的部分
晋及陕、甘、宁德部分
云、贵
地形特征
海拔高度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势起伏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地面坦荡,一望无尽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地势西高东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表形态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黄土地貌发育
喀斯特地形发育
其他
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
我国第二大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教师 我们再来看看平原。同样我们一起来阅读P.26“三大平原”。
提问 我们有哪三大平原?对照地图,看看它们都集中在什么地方?(学生:平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集中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讲述 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且我国的三大平原都位于东部的沿海地带,气候湿润,因此,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的农业区。
板书 (2)平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讲述 观察一下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东部除了分布着三大平原,还分布着一些丘陵:如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丘陵的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板书 (3)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设问 在群山环抱之间还有一些盆地,大家知道是哪些盆地?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板书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学生阅读 阅读P25的四大盆地的材料,完成P26页的练习。
过渡 在五种地形中,我们还有一种地形没有了解到,是什么地形?(学生:山地)是的,我国的山脉众多,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板书 (5)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 3.对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结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了解到我国有壮丽的山川,境内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最后我们以毛主席的一首诗来结束这节课“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沁园春雪》”。
● 板书设计
三、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
2.五种基本地形
(1)高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2)平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5)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3.对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