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3.噪声与环保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3.噪声与环保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1 23: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噪声与环保
1.知道什么是噪声及噪声的来源;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3.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
4.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体验1】感受乐音和噪声?


(1)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2)傍晚在家写作业楼下广场舞音乐。
哪一种歌声影响了你?为什么?

【体验2】控制噪声?
活动:同学们正在上课,门外传来隆隆的机器声。
如何减弱机器声对同学们的影响?请说出你的办法。

1.什么是物理学角度讲的噪声?
2.什么是环境保护角度讲的噪声?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4.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探究1 噪声的来源?
1.结合“活动1”,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什么是噪声?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结合“活动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什么是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从这个角度来说,乐音有时也会
成为噪声。
探究2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声音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人们刚刚能听见的声音定为0dB;15dB-40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70dB,人们就会心烦意乱,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在150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师友互助:分析课本表4-2、4-3并总结噪声的危害。
探究3 噪声的防治?
结合“体验2”,思考下列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要经过哪些环节?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2.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在哪几个环节控制噪声?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
的是(  )
A.在校园周围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方法归纳】
1.消声;2.吸(隔)声;3.不让噪声进入耳朵,如戴耳塞、耳罩等。
A
2.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
  图是乐音的波形;  图是噪声的波形。
【方法归纳】
乐音:物体有规则的振动;
噪声:物体没有规则的振动。


3.如图所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大雪过后,雪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能够“吸声”,因此周围特别宁静。
一、噪声
1.物理学角度:发声物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单位:声音大小的单位是 ,符号 。
2.人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 dB。
无规则振动
休息
学习
工作
干扰
分贝
dB
0
3.规定:
(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
(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
(3)较好的生活环境是 dB。
三、噪声的防治
1.在噪声的 减弱。
2.在传输路径上 和 声波。
3.阻止噪声进入 。
90
70
15~40
发源地
隔离
吸收
耳朵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噪声,我国在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进行了修正,这是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考试时用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命运”交响曲
C.在飞机场,喷气式飞机正在降落的声音
D.用金属片刮锅底的烟灰时发出的响声
A
2.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无法判断
B
3.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         。这样的噪声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此时此处的噪声为50分贝
不会
1.书面作业:课后1、2、3题;
2.社会实践: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学校周围的彩虹城社区、建筑
工地、公交公司、兰石集团等噪声污染的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护措
施,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进一步减小噪声污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