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5.3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 密度的简单计算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计算密度
计算质量
计算体积课后作业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 作图应注意:
(1)箭头的方向不能画反;
(2)线的虚实不要弄错;
(3)角度的大小不可出错。
2. 善于联想。如题中有物体和平面镜时,就应联想平
面镜成像特点,认识到像的位置可以确定。知1-导1知识点计算密度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 cm和21 cm,总厚度为5 cm,问:
(1)一张纸的厚度为多少厘米?(总厚度不包括外包装)
(2)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 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这种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 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可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多少克/厘米3?【例1】 (来自《典中点》)知1-讲(1)一张纸的厚度h=5 cm/500=0.01 cm。
(2)打印纸的密度ρ=m/V=70 g/(1 m2×0.01 cm)
=0.7 g/cm3。【解】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3 kg/m3,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 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 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 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1(来自《典中点》)知1-练知1-练牛奶的质量m=m1-m2=250 g-26 g=224 g。
牛奶的体积V=200 mL=200 cm3。
牛奶的密度 =1.12 g/cm3=
1.12×103 kg/m3。
牛奶的密度在(1.1~1.2)×103 kg/m3的范围之内,
该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解】2知识点计算质量(中考·德州)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g/m3,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
A.一个苹果 B.一名中学生
C.一头牛 D.一辆家用轿车【例2】 C知2-讲(来自《典中点》)知2-讲一间普通教室的长约10 m,宽约5 m,高约4 m,则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V=10 m×5 m×4 m=200 m3,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29 kg/m3×200 m3=
258 kg,与一头牛的质量最为接近。【点拨】知2-练1(来自《典中点》)(中考·郴州)一瓶标有“555 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3。5551.0×103知2-练2(来自《典中点》)如图所示,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其密度是8×103 kg/m3,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多少?(成年人的体积约60 dm3)雕像的质量m=ρV=8.0×103 kg/m3
×60×10-3m3=480 kg。【解】知3-讲3知识点计算体积近期黄金价格见涨,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某银行发行了纯金制造的纪念币,每枚质量为38.6 g,则每枚纪念币的体积为________m3。(ρ金=19.3×103kg/m3)【例3】 2×10-6(来自《典中点》)体积V=m/ρ金=38.6×10-3 kg/(19.3×103 kg/m3)=2×10-6 m3。【点拨】知3-练1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估算一个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的体积。(来自《典中点》)体积V=m/ρ=50 kg/(1.0×103 kg/m3)=5×10-2 m3。【解】知3-练2小明去古镇旅游时发现,小店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销售土特产——米酒,如图所示。已知米酒的密度为0.8×103 kg/m3,则盛250 g米酒的容器的容积为多大?(来自《典中点》)体积V=m/ρ=0.25 kg/(0.8×103 kg/m3)
=3.125×10-4 m3,则容器的容积为
3.125×10-4m3。【解】(中考·茂名)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5 B.5∶3
C.2∶1 D.3∶11D现有一个质量为54 g、体积为50 cm3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 g,已知ρ铝=2.7×103 kg/m3。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液体的密度。2(来自《典中点》)(1)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质量m液=m总-m铝=78 g-54 g=24 g。
(2)空心铝球中铝的体积V铝=m铝/ρ铝= 54 g/(2.7×103 kg/m3) =20 cm3,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体积V液=V总-V铝=50 cm3-20 cm3=30 cm3,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液=24 g/(30 cm3)=0.8×103 kg/m3。【解】(来自《典中点》)某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40 g矿泉水,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毫升?
(2)若将该矿泉水瓶放入冰箱中,水全部结成冰,冰的体积为多少?(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3(来自《典中点》)(1)矿泉水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即V容=V水=m水/ρ水=540 g/(1.0×103 kg/m3)=
0.54×10-3m3=540 mL。
(2)冰的体积V冰=m冰/ρ冰=m水/ρ冰=540 g/(0.9
×103 kg/m3)=600 mL。【解】课件39张PPT。第2课时 测量物质的密度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5.3 密度知识的应用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常见物质的密度
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课后作业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前几天,邻居王大妈在路边捡了一条金灿灿的项
链,她不知道这项链是不是金的,想让老师帮她
鉴定一下。同学们,怎样鉴定这条项链是不是金
的?你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知1-导1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密度常见固体的密度知1-讲常见液体的密度知1-讲常见气体的密度( 0℃ ,1个标准大气压)观察三表中数据能发现一些规律吗?知1-讲〈表格信息题〉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例1】 (来自《点拨》)知1-讲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
体积较小D【答案】总 结知1-讲本题运用了比较法和归纳法。本题是图表信息题,通
过分析表中数据,比较不同物质密度的大小,可归纳
出物质密度的一般规律: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固体的
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远大于气体
的密度。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物态时,其密度不同。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1(来自《典中点》)知1-练D知2-讲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2知识点测量固体的密度知2-讲讨论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问 题知2-讲实验讨论:怎样测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体积? 使用量筒,利用排水法测体积。知2-讲方案设计:
(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
读出水的体积V2 。
(4)利用公式计算 。实验记录表格:知2-讲几种测密度的方法
1. 测量木块的密度(排水法)
讨论:怎样测漂在水面上的木块的体积?
用细线把木块与一铁块连在一起沉入水底(助
沉法),使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测体积。知2-讲2. 溢水法:
(1)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
(2)体积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
所以用溢水杯借助于排水法测量。知2-讲3. 等体积法
给你一架天平、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
测出牛奶的密度?
要求: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根据你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
(提示:等体积法: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牛奶。)知2-讲(来自《点拨》)【例2】 〈辽宁营口〉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放入金属块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0 mL,
放入金属块后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若金属块
有磨损后,它的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右32.41.6×103不变知2-讲【解析】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
与游码示数之和,即此金属块的质量为30 g+
2.4 g=32.4 g;
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30 cm3-10 cm3=
20 cm3;则此金属块的密度为ρ=m/V=32.4 g/
20 cm3=1.62 g/cm3=1.62×103 kg/m3;
若金属块有磨损后,由于金属块的物质没有变化,
因此其密度不变。总 结知1-讲 用天平和量筒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时,要
先测固体的质量,然后再用量筒测固体体积,可采
用口诀法加强记忆,即“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如先测体积,由于固体表面附有水珠,测出来的质
量偏大,所得密度值误差较大。(中考·东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1(来自《典中点》)知2-练B(来自《典中点》)知2-练(中考·聊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李红想测出项坠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计划: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将项坠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③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读出质量;④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项坠的密度。测量项坠密度的实验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③⑤2A3知识点测量液体的密度知2-导问 题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
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
测量盐水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 计算。
知2-讲问 题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
么工具呢?知2-讲问 题怎样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怎样设计?知2-讲实验方案:
1. 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2. 再把烧杯里面的水倒到量筒里一部分测量水的体积V。
3. 再用天平测量剩下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 再根据公式计算水的密度ρ=(m1-m2)/V。知2-讲实验记录表格:知2-讲(来自《点拨》)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
杯总质量m′。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偏________。
经过思考,小明对实验步骤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请将下列改进后的步骤补充完整:小【例2】 知2-讲【解析】(1)调好天平,测出烧杯和矿泉水的总质量mL;
(2)将烧杯中的矿泉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
中矿泉水的体积V;
(3)测出 的总质量m2。
(4)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__。
(用步骤中测出的物理量来表示)由于水会附着在玻璃容器上,所以测量时必须考
虑由此造成的误差并设法减小。(m1-m2)/V烧杯中剩余矿泉水和烧杯小(来自《点拨》)总 结知2-讲由于将容器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或将量筒中的液体
倒入容器中)时,容器(或量筒)内壁上不可避免地要
附着液体,所以我们不用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去
容器的质量作为被测液体的质量,而选择倒入量筒
中的液体作为测量对象,即用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
质量,除以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得出它的密
度。知2-练1(来自《典中点》)(中考·武汉)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A知2-练2(来自《典中点》)(中考·淮安)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104 g。水平左知2-练(来自《典中点》)(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内,如图乙所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________mL。
(4)接着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m2=________g。
(5)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______g/cm3。30711.1一般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特殊方法原理实验过程所需器材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ρ=m/V 。
(1)物体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
(2)物体的体积可用量筒、量杯或刻度尺测量。
①利用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时,
应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中,且应使其浸没。
②方形或柱形的物体可用刻度尺间接测量其体积。
(3)测量液体的密度时,是通过测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
质量和体积来求液体密度的。(来自《典中点》)体育课上用的某实心球,质量是4.2 kg,体积为600 cm3。这个实 心球是铅做的吗?(ρ铅=11.3 ×
103 kg/m3)1解:实心球的质量:m=4.2 kg,
体积为V=600 cm3=600×10-6m3,
则实心球的密度:ρ=
=7×103kg/m3<11.3×103 kg/m3。
故该实心球不是铅做的。小阳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A的密度。小阳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A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A的质量为_____g。然后,小阳将金属块A放入盛有50 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A的
体积为____cm3。由此可计算出
金属块A的密度为________kg/m3。2(来自《典中点》)27102.7×103(来自《典中点》)3【桂林】小丽爸爸有一枚印章,小丽想知道印章的密度,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_______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________处。零刻度线中央(来自《典中点》)(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印章的质量,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印章的质量是________g。
(3)用量筒测量印章的体积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印章的体积是________cm3。
(4)通过计算,得出印章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43.6202.18×1035.3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自主预习案】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的 工具;
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 ;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 ;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 ;分度值是 。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
(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 ,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 ,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 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 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 和 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课堂探究案】
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
方案一: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4、根据 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方案二: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根据 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比较方案一和二的优缺点?
测量固体的密度
对于不规则的固体,如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3)根据 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
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与讨论:能否先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什么?若是这样做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若小石块过大,放不进现有的量筒中,你该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设计一下。
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
四)、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课本例题,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
2、有一金属块,体积为40分米3 ,质量是108千克,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该金属是何种金属?
【当堂训练案】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
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5.3 密度的应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密度表和水的密度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二.学法引导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的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
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教育学生一定不要死记硬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4.教师讲授使用公式、、的一般要求及单位.
七.教学步骤
1.引入课题
我们这里有一块金属,但是不知道是什么金属,同学们考虑一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是什么金属.
可以采用上节课实验的方法,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的体积,再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看一下哪种金属的密度值和它一样就是哪种金属.
但是为什么计算出的密度值与某种金属一样,就是这种金属呢?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相同的物质在条件不变时有相同的密度,不同物质密度是不同的.
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密度的应用.
2.新课教学
(板书)5.密度的应用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从前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2)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3)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2.求质量:(板书)
对密度公式还可以进行什么变形?还有哪些应用?
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
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
的体积.
3.求体积(板书)
下面我们一同研究一个例题.
板书
例题
有一个体积是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是空心还是实心?
是空心.
我们请三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从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40减去壳的体积35.5,是4.5.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7.9g/,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7.9g/,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2.6g/-2.8g/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2.7g/,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
(三)总结、扩晨
今天的学习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同学们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应引起同学们注意(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八.布置作业
练习1、2、3
九.板书设计
5.密度的应用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例题
一个体积是40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从密度表中查出冰、水的密度.取一块冰放在碗里让它熔化咸水.试比较冰和它熔化成的水,哪个体积大?从这个实验中,你能悟出冬天水箱、自来水管容易冻裂的道理吗?
十一.随堂练习
1.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取100g的酒精?
2.一钢瓶氧气的密度为6kg/,给病人供氧用去1/3,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多少?
3.质量为89g的铜球,体积是20,问(1)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是空心
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4.某工厂生产的酒精含水量不超于10%(V/V),问符合要求的酒精的密度范围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