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 2、掌握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3、认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预防措施。
【要点梳理】
要点一、海水的淡化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缺水的地区越来越多,水荒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是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重要的途径。 海水利用包括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水农业等。 海水淡化是海水利用的重点。
要点诠释: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 (1)蒸馏法:把海水烧到沸腾,水蒸发为蒸汽,盐留在锅底,蒸汽冷凝为蒸馏水,即是淡水。这种古老的海水淡化方法,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锅垢,很难大量生产淡水。现代多级闪急蒸馏淡化使古老的蒸馏法焕发了青春。水在常规气压下,加热到100℃才沸腾成为蒸汽。如果使适当加温的海水进入真空或接近真空的蒸馏室,便会在瞬间急速蒸发为蒸汽。利用这一原理,做成多级闪急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此种淡化装置可以造得比较大,真空蒸发室可以造得比较多,连接起来,成为大型海水淡化工厂。这种淡化工厂,可以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加热海水。水电联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现行大型海水淡化厂,大多采用此法。如果太阳能蒸发淡化法能够投入实用,古老的蒸馏淡化技术又会上一个节能的新台阶。
/
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 (2)电渗析法:使用一种特别制造的薄膜来实现。在电力作用下,海水中盐类的阳离子穿过阳膜跑向阴极方向,不能穿过阴膜而留下来;阴离子穿过阴膜跑向阳极方向,不能穿过阳膜而留下来。这样,盐类离子被交换走的管道中的海水就成了淡水,而盐类离子留下来的管道里的海水就成了被浓缩了的卤水。 (3)反渗透法: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半透膜的性能是只让淡水通过,不让盐分通过。如果不施加压力,用这种膜隔开咸水和淡水,淡水就自动地往咸水那边渗透。我们通过高压泵,对海水施加压力,海水中的淡水就透过膜到淡水那边去了,因此叫做反渗透。 (4)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这种方法具有难以克服的弊端,需要消耗许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难以使用。 此外,离子交换法、太阳能法、压气蒸馏法、流通电容吸附法、露点蒸发法等也是正在发展中的海水淡化技术。
【 海水提溴】
要点二、从海水中提取溴 在海水中,溴总是以溴化镁和溴化钠的形式存在。提取溴的方法常用空气吹出法,即首先浓缩海水,使溴盐富集;加酸使海水酸化(调节化学平衡,防止氯的各价酸生成),通入氯气,溴离子被氧化成单质溴;使溴蒸汽和SO2、水蒸汽反应产生HBr;再把HBr用氯气氧化得到Br2。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l2?+ 2Br-=Br2?+ 2Cl- Br2?+ SO2?+ 2H2O=2HBr + H2SO4
2HBr + Cl2=2HCl+ Br2
【 海水提碘】
要点三、从海水中提取碘
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碘,利用晒盐后的卤水也可制取碘,所采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淀粉吸附法、硝酸银或硫酸铜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等。某些海藻具有吸附碘的能力,如干海带中碘的含量一般为0.3%~0.5%,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10万倍。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
涉及到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
要点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前景
我国海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食用外,还用作工业原料,如生产烧碱、纯碱、金属钠以及氯气、盐酸、漂白粉等含氯化工产品。从海水中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工产品,是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上的发展。铀和重水目前是核能开发中的重要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铀和重水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海水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从海水中获得其他物质和能量具有广阔的前景。例如:化学在开发海洋药物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潮汐能、波浪能等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开发的新型能源。
【典型例题】
类型一:海水的淡化
例1、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蓬勃发展,淡水供应危机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水约占地球现有总水量的95%,海水淡化问题已成为科学家的主要研究方向,若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 )
A.加入明矾,使海水的盐份沉淀并淡化
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C.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的盐分
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
【思路点拨】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有蒸馏法、反渗透法;明矾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只能吸附不溶于水的物质。
【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净水,其原理是明矾溶于水产生胶体,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而明矾不会吸附水中的离子,所以明矾不可以淡化海水,故A错误;
B.蒸馏法是工业上淡化海水的一种常用方法,故B正确;
C.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离子,从而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故C正确;
D.半透膜只会让水分子透过,而不会使离子透过,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故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明矾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湖北省天门市期末考)不能将海水淡化的是( )。
A.加入明矾法 B.蒸馏法 C.电渗析法 D.离子交换法
【答案】A
【解析】A项,明矾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可除去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但不能淡化海水,故A错误;B项,因水的沸点较低,可用蒸馏法得到蒸馏水,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故B正确;C项,利用电渗析法可使相应的离子通过半透膜以达到淡化水的目的,故C正确;D项,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离子,从而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故D正确。
类型二:从海水中提取溴
例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可采取如下方法:
(1)向海水中通入Cl2,将海水中的溴化钠氧化,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上述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将(2)所得溶液用H2SO4酸化,使NaBr、NaBrO3中的溴转化为单质溴,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溴后还可得到副产品Na2SO4,写出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得到的溴中还混有少量Cl2,怎样除去这些Cl2?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海水提溴的方法,主要涉及一些方程式的书写。
【答案】(1)2NaBr+Cl2=Br2+2NaCl
(2)3Na2CO3+3Br2=5NaBr+NaBrO3+3CO2
(3)5NaBr+NaBrO3+3H2SO4=3Na2SO4+3Br2+3H2O
(4)在所得溴中加适量可溶溴化物(如KBr)充分反应后蒸发,再收集溴蒸气
【解析】(2)Na2CO3溶液显碱性,Br2与碱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溴化物,另外生成的是次溴酸盐还是更高阶态的溴酸盐,由(3)的叙述中可知生成的是溴酸盐,CO32-则转化为CO2;(3)Br-、BrO3-和H+作用生成Br2和H2O;(4)要除去液溴中少量的Cl2,应加适量溴化物(如KBr),使Cl2被转化成难挥发的KCl,再通过蒸发使溴挥发即可。
【总结升华】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基本原理是使溴离子转变成溴单质,过程中经历氧化还原的变化过程,同学们还应掌握如何除去溴单质中的杂质。
举一反三:
【变式1】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D.加入适量的NaBr溶液
【答案】D
【变式2】海水提溴过程中将Br-氧化成Br2,可向其中加入氧化剂,合适的是( )
A.酸性KMnO4溶液 B.氯水 C.FeCl3溶液 D.碘水 【答案】B
【解析】Fe3+和I2的氧化性都不如Br2的强,C、D不正确;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Br-,但不适合工业生产用,KMnO4价格比较贵。
类型三:从海水中提取碘
例3、碘在医药、照相、橡胶、染料、气象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海洋中虽然碘的浓度相当小,每升海水中平均含碘0.06 mg,但海洋里碘的总储量仍很惊人——9.3×1010 t,比陆地上要多得多。由于海水中碘的浓度很低,直接从海水中提取代价很高。因此,目前世界上碘产量的80%是从陆地上的井盐矿和卤水中提取的。一般生长在海底的海带含碘0.3%~0.5%,有的可达1%,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出十几万倍!我国沿海的一些工厂,就是用海带作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将碘提取出来。
海带中的碘一般以I-的状态存在。用离子交换法提取海带中的碘的步骤如下所示。
/
/
(1)写出I-转化成I3-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棕褐色的溶液通过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R—Cl)后,树脂呈黑红色,而流出液呈无色,该交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做本题的关键是看明白题中的方框图,在问题设置方面并不难。
【答案】(1)I-+I2/I3-
(2)I3-+RCl===RI3+Cl-
【解析】从海带中提取碘时,首先要把I-氧化为I2(NaClO为强氧化剂),I2易与I-结合成I3-,含I3-的溶液与离子交换树脂相遇,I3-与Cl-进行了交换,I3-被吸附,然后解吸,可提取I2。
【总结升华】本题涉及到很多信息,是目前常考的形式,为节省时间,可选择性地略去题中无关信息。
举一反三:
【变式1】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名称 ① ,③ 。
(2)写出过程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
A.酒精 B.四氯化碳 C.苯 D.乙酸
有机试剂
酒精
四氯化碳
苯
乙酸
毒性
无
无
有
无
水溶性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与水互不相溶
与水互不相溶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答案】(1)过滤 萃取、分液
(2)Cl2+2I-=I2+2Cl-
(3)B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期末考)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食盐、淡水 B.氯、溴、碘 C.钠、镁、铝 D.烧碱、氢气
2.从海水中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
A.Mg B.K C.Br2? D.I2
3.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藻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提取碘的途径如下所示: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碘元素在海水中也有大量游离态存在 B.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H2O2 C.操作A是结晶 D.B是提纯操作,常用蒸馏
4.(2019 北京市和平街一中期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B.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
C.过滤、蒸发将粗盐提纯
D.酸雨侵蚀建筑物
5.(2019 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模)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氯气从海水中提溴的关键反应是:Cl2+2Br-=2Cl-+Br2
B.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C.海水中的Na+、Cl-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
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氯化镁,再经过电解可制金属镁
6.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7.向NaBr和KI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是( )
A.NaBr和KI B.NaBr和KCl
C.NaCl和KCl D.NaCl、KCl和I2
8.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方法是:往海藻灰浸取液中通入氯气后用升华方法将置换出来的碘提纯。但向浸取液中通入氯气时会生成少量性质类似于Cl2的ICl和IBr。为了消除这两种杂质,使其中的碘完全游离出来,需要加入适量的( )
A.NaCl B.KI C.NaBr D.Cl2
9.下表是氧化镁和氯化镁的熔沸点数据:
物质
氧化镁
氯化镁
熔点/℃
2852
714
沸点/℃
3600
1412
请参考以上数据分析,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
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氯化钠
C.加碘食盐溶液遇淀粉溶液显蓝色
D.加碘食盐中的碘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11.在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适量氯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上层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B.均匀、透明、紫红色
C.均匀、透明、无色
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12.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D.利用潮汐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3.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14.某课外小组将海带灼烧后的灰烬浸泡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你认为能证明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含有碘元素的是( )
A.取适量滤液,蒸干,观察是否有紫色固体生成
B.取适量滤液,加入苯,振荡、静置,苯层无色,证明不含碘元素
C.取适量滤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碘元素
D.取适量滤液,加入酸化的H2O2,再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证明含有碘元素
二、非选择题
1.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2)第2步:Iˉ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2.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下面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示意图: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盐酸,B.BaCl2溶液,C.NaOH溶液,D.Na2CO3请问加入试剂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电解熔融MgCl2制备单质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海水可以提取溴和镁,提取过程如下: / (1)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2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 ?,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蒸馏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从MgCl2溶液中得到MgCl2·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是 ?、 ?、过滤、洗涤、干燥。由无水氯化镁得到镁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据上述流程,将10 m3海水中溴元素(海水中Br-离子含量为64 mg·L-1)转化为工业溴,整个流程中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 ?L(忽略Cl2溶解)。
4.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H→________→E→F。
(2)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A项,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经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中获得,故A正确;B项,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氯气将溴离子和碘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和碘单质,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项,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和氧化铝即得镁和铝,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项,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2.C
【解析】只有C项Br2在常温下为液态,其他选项在常温下均为固态。
3.B
【解析】碘在海水中只以化合态(I-)存在,没有游离态,A错误。操作A是萃取,操作B是分液,然后才是蒸馏等操作来得到单质碘,A、C、D都是错误的。
4.D
【解析】A项,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项,因盐类物质的沸点比水高,则从海水获得淡水,根据物质沸点的差异,可用蒸馏的方法获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项,过滤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溶于液体的物质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从共存的混合物中分离,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蒸发结晶为溶质与溶剂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D项,酸雨侵蚀建筑物是建筑物和酸反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5.B
【解析】A.海水中溴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海水提溴是氯气氧化溴离子为单质溴,发生Cl2+2Br-==2Cl-+Br2,故A正确;
B.海水中钾元素是钾离子,需要得到氯化钾固体,电解熔融KCl得到钾,必须发生化学反应,故B错误;
C.海水中离子自由移动,结晶析出晶体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离子键,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故C正确;
D.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得到氢氧化镁沉淀,沉淀在盐酸中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浓缩蒸发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符合海水提镁,故D正确。
6.D
【解析】因海水中MgCl2的浓度较小,所以要经过富集这一过程:先加熟石灰形成沉淀:MgCl2+Ca(OH)2═Mg(OH)2↓+CaCl2,然后将沉淀过滤,接着将Mg(OH)2沉淀转化为MgCl2:Mg(OH)2+2HCl═MgCl2+2H2O,这样就实现了MgCl2富集,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MgCl2?6H2O)(这步是为了得到纯净的MgCl2),又因MgCl2 易水解,为防止MgCl2的水解,加热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必须在HCl氛围下中进行:MgCl2?6H2O/ MgCl2+6H2O。
7.C
【解析】氯气是强氧化剂,发生反应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Br2挥发,I2升华,最后只剩KCl、NaCl。
8.B
【解析】根据题意,ICl和IBr都具有氧化性,可以利用还原剂将其中的I(+1价)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Cl+KI===KCl+I2,IBr+KI===KBr+I2。
9.D
【解析】海水中Mg2+浓度比较低,首先要完成对Mg2+的富集(用石灰乳使Mg2+变为沉淀)。MgO的熔沸点远高于MgCl2,故电解MgO要比电解MgCl2更耗能。
10.D
【解析】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水,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目前来看,加碘食盐中的碘是以KIO3的形式存在的。碘单质遇淀粉溶液显蓝色,含碘元素的化合物遇淀粉溶液不显蓝色。
11.D
【解析】Cl2+2I-=2Cl-+I2,上层为水溶液,下层为I2的CCl4溶液。
12.A
【解析】蒸发制海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错;海水中钾元素以K+形式存在,生成钾单质必然发生化学反应,C错;潮汐能发电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D错。
13.D
【解析】A对;B对,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因为海水中含NaCl等;C对,雪水是软水,而深井水中的水是硬水,一般含Ca2+、Mg2+等;D错,因为水在4℃时密度最大。故答案为D。
14.D
【解析】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含有碘元素,是以I-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所以A、B、C均不正确。D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2O2+2I-+2H+=I2+2H2O,生成了I2,遇淀粉溶液呈蓝色。
二、非选择题
1.(1)B、E、F (2)将灰烬转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D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会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解析】(1)灼烧操作需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瓷坩埚、铁三角架、泥三角、坩埚钳等,其中瓷质和玻璃仪器属于硅酸盐质,即酒精灯、瓷坩埚和泥三角。
(2)应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充分搅拌,再过滤即可。
(3)主要从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以及不能氧化碘等角度考虑,如新制氯水虽然能氧化I-,但只能适量,过量的氯水会继续氧化单质碘。
2.(1)BCDA或CBDA
(2)2Cl-+2H2O/Cl2↑ +H2?↑+2OH- (3)HCl 防止MgCl2水解
(4)MgCl2(熔融) /Mg+Cl2↑
3. ①对溴元素进行富集 SO2+Br2+2H2O=4H++2Br—+SO42— Cl2?+ 2Br-?= 2Cl-?+ Br2 ②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MgCl2(熔融)/?Mg + Cl2↑ ③179.2
4.(1)C B D G
(2)①I2易溶于CCl4而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②CCl4与H2O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很大,利于分层
【解析】本题是考查萃取实验原理的,只要掌握了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原理,结合题中所给的每步操作,就不难排出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