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学 科学 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5 至 2016 学年度 下 学期
周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备注
第一周 3.1—3.4 第一单元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课时
第二周 3.7-3.11 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 2课时
第三周 3.14_3.18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二); 2课时
第四周 3.21-3.25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2课时
第五周 3.28—4.1 第二单元1、 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时
第六周 4.4—4.8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课时
第七周 4.11-4.15 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课时
第八周 4.18-4.22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 2课时
第九周 4. 25-4.29 第三单元1、地球的卫星一月球; 2课时
第十周 5.2-5.6 五一假期 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5.9-5.13 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 2课时
第十二周 5.16-5.20 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 2课时
第十三周 5.23-5.27 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 2课时
第十四周 5.30-6.3 8、探索宇宙; 2课时
第十五周 6.6-6.10 第四单元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 2课时
第十六周 6.13-6.17 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 2课时
第十七周 6.20-6.24 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 2课时
第十八周 6.27-7.1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2课时
第十九周 7.4-7.8 整理复习 2课时
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及教材起止章节和篇目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 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努力标准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 授 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放大镜
学习目标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学习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学习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导学过程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交流新发现后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汇报点评: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巩固练习:1.放大镜是___,它具有____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__。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______。拓展延伸: 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导学反思 新课 标第 一 网 (?http:?/??/?www.xkb1.com?/??)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学习目标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学习重点 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学习难点 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http:?/??/?www.xkb1.com?/??)合作探究 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
导学过程 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汇报点评: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巩固练习: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___。拓展延伸: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导学反思 X k B 1 . c o m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放大镜下的晶体
学习目标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学习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学习难点 制作晶体
学习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其用途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下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合作探究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导学过程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汇报点评:制作我们的晶体 (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 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巩固练习: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___,形成了___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2.食盐和白糖都是___状的颗粒,味精是___的颗粒。拓展延伸: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怎样放得更大
学习目标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学习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学习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如何放得更大?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合作探究1、怎样放得更大? 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
导学过程 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 2、我们自制显微镜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汇报点评: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巩固练习:1、两个___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___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拓展延伸: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希望看到更多…… ——放大镜 ——(两个凸透镜组合)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学习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2.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学习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学习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滴管、吸水纸、显微镜、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显微镜,相关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合作探究X|k |B| 1 . c|O |m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导学过程 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具体内容见13页) 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汇报点评:(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巩固练习:1. 洋葱表皮是由___构成的。 2.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拓展延伸: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板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制作标本2.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新课 标第 一 网 (?http:?/??/?www.xkb1.com?/??)
学习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学习重点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学习难点 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合作探究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1、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2、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3、交流我们的发现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导学过程 4.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5.观看课件或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汇报点评: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如: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巩固练习:1生物都是由___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___的,不同生物的___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___也是不同的。3细胞是生物___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___的功能单位。拓展延伸:观看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张贴不同细胞的绘图)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学习目标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学习重点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学习难点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导学过程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轻轻盖上盖玻片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合作探究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汇报点评:巩固练习: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___。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___。3__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___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___、能___等拓展延伸: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设计时间 总课时 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学习目标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学习难点 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学习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X|k |B| 1 . c|O |m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汇报点评: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巩固练习:1、由于___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___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___的成果,促进了___、___和___的改善。拓展延伸;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我们身边的物质
学习目标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学习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学习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学习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合作探究1、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2、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3、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导学过程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汇报点评: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巩固练习:1.世界是___构成的,___是变化的,___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___,一些变化没有产生___。拓展延伸: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有新的物体产生。
导学反思 新|课 |标|第 | 一| 网 (?http:?/??/?www.xkb1.com?/??)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目标 1.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2.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3.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学习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学习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学习准备 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汇报点评: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巩固练习: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___变化和___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___。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___变化又发生___变化。拓展延伸: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板书设计 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学习难点 米饭甜味的原因。
学习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X|k |B| 1 . c|O |m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合作探究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导学过程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汇报点评: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巩固练习:1.米饭在口腔里与___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___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___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拓展延伸: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淀粉实验:是一种化学变化。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 总课时 1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学习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学习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学习准备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合作探究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导学过程 4、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1、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汇报点评: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巩固练习: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2.二氧化碳是具有___的一种气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二氧化碳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 总课时 1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铁生锈了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学习重点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学习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1、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合作探究1、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2、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3、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http:?/??/?www.xkb1.com?/??)
导学过程 4、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5、学生大胆讨论猜测。6、制定研究计划。汇报点评: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巩固练习:1.铁生锈是一种___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___。2.铁生锈的原因与___和___有关。拓展延伸: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板书设计 铁生锈了1.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2.避免生锈的方法: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2.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学习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学习准备 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合作探究1、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2、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3、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4、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导学过程 汇报点评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 巩固练习: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___。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拓展延伸: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板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现象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 得出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http://www .xkb1.com
学习难点 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学习准备 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设问导读1.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2、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导学过程 3、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合作探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完成活动探究。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1.水和空气的___,使铁生锈。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的多少关系很大。3.把铁与___、___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拓展延伸: 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板书设计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1.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2.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铁生锈该怎样防止。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复习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物质变化与我们新|课 |标|第 | 一| 网 (?http:?/??/?www.xkb1.com?/??)
学习目标 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3.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学习重点 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学习难点 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学习准备 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自主尝试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导学过程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合作探究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汇报点评: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巩固练习: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拓展延伸:自制饮料:1.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板书设计 物质变化与我们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地球的卫星——月球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学习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学习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学习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温故互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
导学过程 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2、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新- 课-标-第 (?http:?/??/?www.xkb1.com?/??)- 一-网3、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4、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汇报点评: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巩固练习:月球是地球的___,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拓展延伸: 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月相变化
学习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习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合作探究1、请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导学过程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7、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汇报点评:(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1、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巩固练习:1、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3、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拓展延伸: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我们来造“环形山”
学习目标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学习重点 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学习难点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学习准备 1.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2.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合作探究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导学过程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设。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汇报点评: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巩固练习:1、环形山是___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___是主要原因。拓展延伸: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来造“环形山”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日食和月食
学习目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学习重点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学习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学习准备 1.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2.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 3.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http:?/??/?www.xkb1.com?/??)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汇报点评:1、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巩固练习:1、日食和月食是__、__、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___。而___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拓展延伸: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导学反思 http://www .xkb1.com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太阳系
学习目标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 太阳系的模型。
学习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学习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学习准备 1.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 2.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1、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2、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3、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汇报点评: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巩固练习: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___、___和___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拓展延伸: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板书设计 太阳系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新课 标第 一 网 (?http:?/??/?www.xkb1.com?/??)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在星空中(一)
学习目标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学习重点 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学习难点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汇报点评: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巩固练习: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___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___的主要标志。拓展延伸: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板书设计 在星空中(一)一、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在星空中(二)
学习目标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学习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学习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设问导读1、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1、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汇报点评: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巩固练习: xK b1 .Co m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___的。 2、___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拓展延伸: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在星空中(二)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探索宇宙
学习目标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学习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2、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w W w .x K b 1.c o M (?http:?/??/?www.xkb1.com?/??)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1、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汇报点评:巩固练习: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___。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__的。拓展延伸: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 总课时 2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一天的垃圾
学习目标 1.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2.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3.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习难点 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学习准备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X|k |B| 1 . c|O |m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 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汇报点评巩固练习: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___。拓展延伸: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板书设计 ? 一天的垃圾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的来源: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垃圾的处理
学习目标 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学习准备 1、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墨水、塑料瓶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 (出示垃圾填埋场图)合作探究1、教师讲解: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 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汇报交流: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导学过程 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5、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6、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7、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新- 课-标-第 (?http:?/??/?www.xkb1.com?/??)- 一-网8、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汇报点评: 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巩固练习: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___和___,简单的___和___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___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拓展延伸:实地考察一个垃圾处理场
板书设计 垃圾的处理处理垃圾的方法:挖坑填埋 焚烧 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学习目标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点 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学习难点 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学习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称重的弹簧秤。包装绳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合作探究1、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如(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2、提出焦点问题: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3、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请问你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
导学过程 分组讨论: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4、思考问题: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汇报点评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巩固练习: 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___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___,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_。拓展延伸:介绍国际环保理念“三R”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过度包装: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垃圾量、造成环境污染 课堂收获:减少商品的包装以及废弃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分类和回收利用
学习目标 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学习重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学习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上节课, 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属、塑料等。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学生交流、汇报)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合作探究X|k |B| 1 . c|O |m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提问:(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2、垃圾的分类汇报点评巩固练习:1.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2.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3.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拓展延伸: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
板书设计 分类和回收利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塑料、玻璃、金属……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垃圾 厨余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类、分装,有效回收利用。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一天的生活用水
学习目标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学习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学习准备 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 (?http:?/??/?www.xkb1.com?/??)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合作探究1、提问: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导学过程 3、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1、提问:具体怎样节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 2、介绍政府积极节水的事例。汇报点评:学生汇报,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刷牙”的对比实验1、指名上台做实验,用量杯比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结论,完成书中填空题。2、学生发表实验后的感言3、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4、老师演示:切苹果引出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巩固练习: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
注意向学生强调:制定节水方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拓展延伸:1、创作一些节水宣传画,张贴在用水处。 2、写一份节水倡议书,张贴到校园和社区的宣传栏,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进行宣传,号召师生一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 一天的生活用水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家庭用水的量的差距原因: (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3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污水和污水处理
学习目标 1.做污水净化实验。 2.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学习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小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合作探究1、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导学过程 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污水的处理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汇报点评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种叫“格栅“的装置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巩固练习: 1、关注身边人们的用水情况,发现浪费水的行为应该___。 2、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___方法、___方法、___方法获得净化。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
板书设计 污水和污水处理1.解决水污染的简单方法:沉淀法 过滤法2.污水的处理方法(三种): (?http:?/??/?www.xkb1.com?/??)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
导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3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学习目标 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学习重点 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学习难点 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学习准备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龙门口。合作探究: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