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生命和财产 台风 干旱 滑坡 生存与发展 思维点击
1.怎样判别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答案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都会造成环境异常或破坏,都会影响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它们的含义、成因、强度都存在明显差异。
(1)含义不同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的异常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成因不同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
(3)强度不同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强度大等特点。环境问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往往持久而缓慢地危害人类健康。 思维点击
2.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吗?
答案 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才称为自然灾害,无人区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不会给人类带来损害,也就不会形成自然灾害。溢流 冲垮 农田 工厂 人畜 瘟疫 农田 工厂 人畜 瘟疫 供水 交通 商业活动 生活秩序 洪水 人类 强降水 冰凌堵塞河道 泥石流 排水 速度 围湖造田 占据河道 思维点击
3.有洪水时就一定会形成洪灾吗?
答案 不一定,洪水只有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给人类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灾害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致灾因子(如洪水),二是承灾体(人类社会)。 思维点击
4.影响河流流域汇水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各是如何影响的?
答案 流域内的汇水速度与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有关,而且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思维点击
5.影响河道排水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河道的排水速度与河谷的顺直程度、通畅程度、纵向坡度等因素有关,河道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的排水速度就越大。监测和预报 退耕还湖 堤坝 河道 分洪区 防灾减灾 滥砍乱伐 管理体制 指挥管理 科研投入 思维点击
6.我国频发洪灾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减轻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答案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又深受来自太平洋上的台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洪水地区分布广,再加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频繁,如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河道中建筑物的修建及分洪区占用等问题都很严重,使我国的洪灾频繁发生。面对濒发的洪水灾害,我们要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工程措施(如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和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禁止滥砍乱伐、建立减灾防灾管理体系、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区土地管理等),以减轻洪灾所造成的损失。 图表导思
1.图4-2-2 洪水灾害,据图分析:
(1)洪水致灾包括哪两个基本环节?
答案 洪水致灾有两大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2)通过洪灾的形成、发生到发展,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答案 有如下共同的特点:①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自然灾害带来了各种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从而酿成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重大损失,以至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②自然灾害的意外性。某些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隐蔽性,往往是令人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特别是如果人们忽视了对灾害的预防,造成的损失尤其惨重。③自然灾害的并发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当某种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发生的频率,往往有一定的区域范围,某些特定的自然灾害往往发生在特定的地区,如台风常常发生在沿海地区,而特定的地区往往决定特定的自然灾害,如干旱地区易发生沙尘暴。2.图4-2-3 被泥石流淹埋的街道和车辆,据图分析:
(1)泥石流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危害?
答案 泥石流是由强降水或洪水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它历时短、速度快、能量巨大、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会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生命财产、生产和生活以及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2)泥石流的发生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案 ①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②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③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3)泥石流一般易地发生在什么地区?
答案 地表起伏大,碎屑物多,植被覆盖率较低的高原山区。 分层训练
对点练习
考查点一 洪水和洪灾
1.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洪水发生的
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 )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
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
流
解析 城市路面、院落等大都采取了硬化措施,导
致降水后极容易形成径流,故A选项正确。A2.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
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
C.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小
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解析 洪水和洪灾是有区别的。如果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洪灾。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D考查点二 洪灾的成因和防治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示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B.洪涝
C.泥石流 D.台风
解析 根据图中灾害严重区位于黄河、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等地区,可判断该灾害为洪涝灾害。B4.为减轻上题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 )
A.营造海防林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建设水利工程 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
解析 建设水利工程拦蓄洪水是收效较快的措施。 C5.读“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流域、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有东南沿海的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及江苏省南部和上海市。 (3)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平原及________流域。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的进退变化。
(5)为了减轻旱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气象灾害中洪涝和干旱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说明了我国气象灾害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地域性。要求学生具备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答案 (1)黄淮海 长江中下游 珠江 四川 (2)广东 福建 浙江 (3)华北 长江中下游 珠江
(4)东部季风 夏季风 (5)①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②加强工程措施,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③强化非工程措施,对洪泛区和干旱多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等。 课时作业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
①玉树大地震 ②2009年初特大干旱 ③俄、美卫星相撞 ④央视新址火灾 ⑤2009年3月纳米比亚、安哥拉暴雨洪水灾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解析 俄、美卫星相撞,央视新址火灾都不具备自然属性。 C2.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解析 土壤含水率越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而泥石流、冰凌堵塞河道都可能形成洪水。D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
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频繁,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坡、泥石流提供水源。C 4.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D5.下面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 )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 ②流域内植被破坏 ③大规模围湖造田 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加剧洪灾,主要表现为建筑物占据河道、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农田和大规模围湖造田等。D6.洪灾的防治措施中属于工程措施的是 ( )
A.兴建水库 B.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C.设置防洪保险 D.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解析 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A项兴建水库为工程措施,其余三项均为非工程措施。A7.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解析 (1)从图中信息可得②区旱灾最严重。
(2)②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影响,②区易发生春旱,③区易发生伏旱。
(3)①区为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春旱导致天干物燥,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答案 (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