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小事’”。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促使学生能够具体清晰地讲述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在对比中感受到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带给别人的困扰,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够大胆跟同学分享生活中的“小事”,并能对这些“小事”发表自己的评价,观点鲜明。?
2.在同伴面前发言,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做文明观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
3.培养学生严以律己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能够大胆跟同学分享生活中的“小事”,并能对这些“小事”发表自己的评价,观点鲜明。?
2.在同伴面前发言,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做文明观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跟同学分享生活中的“小事”,并能对这些“小事”发表自己的评价,观点鲜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向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口语交际中学习,到时候会有两位熟悉的朋友引领我们前往。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奇奇妙妙)同学们快向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奇奇妙妙?
师:奇奇妙妙也向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我们是口语交际的引导员奇奇妙妙,欢迎大家来到口语交际和我们一起探索口语交际中的奥秘,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奇奇妙妙还特意向我们推荐了一段精彩的视频,你们想不想看看啊?
?生:想?播放视频。?
师:奇奇妙妙有两个问题想让老师问问你们。?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例:
生1:有的人乱扔垃圾……?
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例:生2:扶老奶奶过马路……?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细心,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他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拍摄的校园生活照片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进而引入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对身边的“小事”的看法。初步的交流使学生对好与坏两种不同的身边的小事有了初步明确的感受。?
二借助图文,交流探讨?
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自由读图。?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片:学生读图,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生1:我讲的是第一幅图,图上有许多人在排队乘公交车,有一个孩子插队上车了,我觉得这种现象很不文明,我们要批评这个孩子。?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片:学生读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生2:第二幅图画的是一位小男孩在墙上乱涂乱画,我觉得他太不文明了,这样乱涂,墙会变得很脏很难看。?
生:我发现上面两幅图体现了不文明的现象。?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片:学生读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生3:我讲的是第三幅图,一位小哥哥进门以后发现后面有人,他就礼貌地推好门,让后面的人进来,他的举动可真有礼貌哇!?
生4:我讲的是最后一幅图,在公园里,小哥哥带着小狗去玩,小狗随地拉了一堆屎,小哥哥看到以后,主动将狗屎用纸捡起来扔掉,他的文明习惯可真好哇!?
生:这两幅图体现的都是比较文明的现象。?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既把看到的说了出来,又能分析具体的情况,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让我们也很有启发,谢谢你们的精彩发言。?
设计意图:首先,我们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书上四幅插图,上面两幅图讲述了同学们身边不文明的小事,而下面两幅图则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文明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能让别人感到温暖,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更加生动了。?
三、聚焦生活,畅谈“小事”?
师: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事”呢??
预设:生:有。?
1、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选择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小事”,准备与小组内交流。?
2、师:小组内交流时,注意讲清楚这件“小事”,并说一说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真实感受(比如:生气、温暖、感动、、、、、、)。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述,看看谁讲得最好,然后推荐到班内再进行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谈论)?
3、师:首先我们来谈谈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你的看法,好吗??
生1:去年国庆节,我们全家去旅游,在景区我发现有的游客在墙壁上留言“×××到此一游”。看到这种行为,我非常气愤!这种行为既不文明,又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于是我勇敢地制止了他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生2:我也遇到过这种行为,有的游客还美滋滋地爬到大树上拍照。多不文明啊!如果游客都这么做,时间长了,树木就会被折磨死。以后别人还怎么观赏景色呀?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生3:是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但影响游客的心情,而且会破坏景物。如果是在国外,还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呢!所以旅游时,一定要遵循景区的规章制度,爱护一草一木,文明游览。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及时劝阻。?
生4:我们小组内提到了几件不文明的小事,比如:有的同学在教室里乱扔纸屑,有的同学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乱拿别人的东西,还有的同学破坏学校的公物,这些行为真的很不文明,大家应该改掉这些坏习惯。?
师:你的事例讲得很简洁,很清晰,还谈了自己的看法,真棒!?
生5:我们小组还发现了有的人乘车不排队,在车上看到老人也不主动让座,真的很不文明。?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有一颗正义的心。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像你们一样,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他们的一些行为经常令人感到温暖,我们要帮他们宣传宣传。现在让我们听听有哪些文明的现象。?
生6:我们小组发现,有的人在乘车时,看到老人或者孕妇就主动让座,也获得了大家的赞扬。?
生7:我们班的XX同学主动帮助同学打扫教室,她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要向她学习。?
设计意图:真正能打动人的是身边人和身边事,真正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是充分说和及时点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四人小组讨论环节保证了所有人都有表达的机会,推荐同学概括说则考验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概括表达的能力。同学和老师的点评则起到了引向中心、点拨方法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文明之心”?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文明、美丽的心,那么我们随时随地都会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令人温暖的言行,请你设计一颗“文明之心”,表达出文明礼仪,携手前进的心意,好吗??
生:好的!?(学生展示)?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手中的“文明之心”吧!?
总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交流了身边的“小事”平时生活中应该关注社会现象,让我们从小养成遵守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进行实践的延伸,意在将这份口头表达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这份文明的快乐,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言行,使教学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