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4 18: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七大洲和四大洋在不同半球的分布情况,从中认识各个半球中海陆分布的不均匀;进而了解到各大洲的分界线和沟通各大洋的水道,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加深了对世界海陆分布状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的知识,通过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已对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分布状况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时旨加深学生对大洲大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大洲和大洋在不同半球的分布;
2.读图熟悉大洲的分界线;
3.了解四大洋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洲和大洋在不同半球的分布;
2、难点:识记大洲的分界线。
五、教具:
地球仪、课件、手工制作的大洲大洋轮廓图。
六、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法。
七、基本思路: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展示前置问题,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分析,老师作小结→课时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老师寄语。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出示复习题)
(二)新课导入:
知道了世界有七大洲和四大洋,下面让我们继续踏上环游世界的旅程吧。
(三)出示学生预习问题: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在不同的半球分布情况如何?
2、七大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3、沟通四大洋的水道分别是什么?
(四)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堂指导。
(五)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情况,老师归纳小结。
小结:
问题1:
①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和南半球;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②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③世界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很不均匀。
问题2:
(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5)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问题3: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是:马六甲海峡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是:巴拿马运河
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是:白令海峡
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是:苏伊士运河
(六)课时总结。


(七)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学习辅导》相关习题:P14-15的1、6、7、8、9、10、11、13、18题。
2、预习新课:
第二节 问题探究
 ①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②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③板块运动学说包括哪些内容?
④地球上的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哪里?
⑤当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八)学习反馈。(小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是指(   )
A.中国人张骞出使西域 
B.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中国
C.中国人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非洲东海岸,并留下著名的航海图
D.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2.水半球的范围最接近(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下列四个半球的中心,生存环境最好的是( )
A.西半球 B.水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4.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是( )
A.非洲 D.大洋洲 C.亚洲 D.北美洲
6.下列海峡中,既是两大洲的分界线,又是两大洋的分界线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英吉利海峡
二、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完成下列问题。(40分)
1、在图上相应位置上填注亚洲、欧洲和非洲。
2、图中A为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河,C为________山脉。
3、有一艘船从黑海驶向印度洋,它将依次经过:________海峡→________海→ _______运河→____海。
九、老师寄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在于探索,人生在于求真,愿我们在求真知的路途上勇往直前,学有所成!

附:学生问题集锦(假设问题):
(1)如果大洲在各半球中是平均分配,地球会变成怎样?
(2)北冰洋和南极洲对调位置后地球会怎样?



大洲和大洋

大洲分界线

沟通大洋的水道

大洲在各半球的分布

世界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很不均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