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教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②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①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运用有关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结合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查找、搜寻资料信息,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和语言
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②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①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的分布特点。
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①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的分布特点。
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地图引导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工具:
地图册、教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
2、 教师出示预习目标
3、 学生预习
4、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5、 教师引导
<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地理中,我们所掌握的人口上亿的国家有哪些?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人口上亿的国家总共有十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巴西),中国的人口数最多,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相当于欧洲和非洲人口的总和。
①1997年,我国人口的总数是多少,1997年,世界的人口总数达到多少亿 利用上述两个数据计算,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多少 即世界上大约每几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点拨: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如果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二>人口分布不均
1.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那先请大家来计算中国在2000年的人口密度。12.95亿÷960万=135人/平方千米
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②请大家参照图2·2分别计算以下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10.26 15.30 160.00 122.00
人口/万人 7406 9125 1934 270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721.8 596.4 12.1 2.2
再结合图2·2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分布是非常不均的,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而西部人口密度小。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是以黑河——腾冲为界线。
③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a、 我国人口分布差异形成的原因?
点拨: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各地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人口的分布自然就有所差异。东部地区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西部地区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
b、那么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面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呢?
点拨: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不过,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也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
<三>城镇人口比重达,农村人口比重小
(1)计算1994年(全国人口为12亿)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数量,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点拨: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①阅读:“2.4我国的人口增长图”,运用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600年以前人口为什么增长缓慢?
问题2: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3: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问题4: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怎么样?
点拨: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160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战争频繁,社会不安定,生产力水平低,人口的寿命短,人口的死亡率高;1600年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呈直线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90年代末期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了生育高峰期,由于育龄人群总数降低,所以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但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还是不断增长,速度快。
②读图“2.4我国人口的增长”,运用图中的数据说说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并讨论分析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点拨: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③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点拨:带来人口问题。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但要保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④人口问题:
a、人口增长过快:
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给国家、社会及生态环境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①粮食供给不足 ②就业问题严重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下 ④人均教育经费低,妨碍人力资源的形成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b、人口迁移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b、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国在年龄结构方面,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7.7%,根据国际标准,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五>实施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a、我国为什么把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点拨: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b、我国既已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趋势还是不断增长?
点拨:因为人口基数大。
①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②人口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具体措施
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六>华侨和华人
华侨: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
华人:华人是对中华民族的人的泛称,
外籍华人:以及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华人。
侨乡:有些海外华侨多的县市常被称为侨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占世界人口1/5。
<二>人口分布不均
1.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2.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
<三>城镇人口比重达,农村人口比重小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人口问题
<五>实施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六>华侨和华人
华侨: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
华人:华人是对中华民族的人的泛称,
外籍华人:以及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华人。
侨乡:有些海外华侨多的县市常被称为侨乡。
六、学生练习
七、学生复习巩固
八、教学反思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