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新装》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
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训练积累
【基础存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除非是为了去xuàn yào( )一下他的新衣服
(2)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 (?https:?/??/?www.baidu.com?/?s?wd=%E7%88%B5%E5%A3%A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的tóu xián(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仰贤堂临河而建,看起来古朴典雅。
B.他只花了半小时,就已经把人手安排妥当。
C.小明的计算题又出错了,爸爸无奈地说:“你真是不可救药!”
D.印度恒河流域的“食尸族”,至今仍有食人的习俗,真是骇人听闻。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家对北极开展了多学科科学考察,为科学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奠定了知识。(在结尾添加“基础”)
B.《藏谜》中藏族的音乐、舞蹈、服装、器乐,很多来源于民间的整理和搜集。(“整理”与“搜集”位置互换)
C.美国在中美贸易的面子上表现为“贸易逆差”,而且在里子上却享有实际的“利益顺差”。(把“而且”改为“但”)
D.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把“防止”改为“避免”)
4. 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15字以内。
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一个孩子不仅知晓长幼有序的基本道理,并且还有“谦让”之心,可见一个人要做到谦让并非难事,这跟年龄大小、学历高低无关。而在清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纵使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也认为理应谦让邻里,足见“谦恭礼让”从古至今都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阅读经纬】
阅读“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到“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5.当想起这布匹的特效时,皇帝“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其原因是什么?
6.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7.“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做了。”这句话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8.“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妙处?
【拓展阅读】
多话的乌龟
穆?拉?安纳德
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爱说话。他整天问他的大臣们许多傻问题。没有问题问的时候,他就告诉他们许多他们不爱听的事情,使他们非常厌烦。在他说话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插进一句话去。
国王的宰相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想把国王多话的毛病治好。但是他不敢公开劝国王不要多话,怕国王生了气,把他杀掉,他耐心地等候劝告他的机会。
有一天,机会来了。国王又是唠唠叨叨地说了一整天,嗓子都说哑了,声音都没有了,不能再说了。可是他还想和人谈话,自己又说不了,他就叫他的宰相给他讲一个故事。聪明的宰相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他就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喜马拉雅山里有一个小湖,湖里住着一只多话的乌龟。他的街坊,都讨厌他那种无尽无休的问题,什么“在哪儿”啦“为什么”啦;也腻烦他那没完没了的闲话。他们讨厌他到了这样的地步:远远地看见他来,就赶紧悄悄地溜走。
乌龟感到很寂寞,因为他爱说又找不到人去说。后来有两只准备飞到玛那萨洛瓦湖去的野鹅,半路停下来,在湖边休息。这只爱说话的乌龟,知道他们是外路人,一定会听他说,就立刻跑来同他们攀谈。
“你们是从哪一个国家来的?你们叫什么名字?你们是干什么的?”他连珠炮似的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也不等着听人家的回答。
野鹅们觉得很好笑。因为他们待的时间很短,没晓得这只乌龟是一个多话的讨厌东西。所以很热心地回答他的问题。
两只野鹅只待了一会,就要走了。乌龟想到这里很难过,他刚找到两个这么好的朋友,即刻又要和他们分离了。他忽然有了一个主意,赶紧对他们说:“这湖里的街坊对我很冷淡,我烦闷得很。你们能不能把我带到玛那萨洛瓦湖去呢?”
野鹅说:“我们怎么能够带你到玛那萨洛瓦湖去呢?你又不会飞!”
乌龟厚着脸皮说:“哈,这可容易,你们俩嘴上叼着一根棍子,我咬住棍子的中间。这样你们就把我带到玛那萨洛瓦湖去了。”
“好吧。”野鹅同意了,觉得这个新奇的办法很好玩。
他们就一头一个地叼了一根棍子,乌龟咬住棍子的中间,他们就在空中慢慢地飞。刚飞过山头不远,一只乌鸦注意到了他们,就对别的小鸟叫着说:“朋友们,朋友们,快来看这怪样儿啊,”一只鹦鹉和别的鸟一块儿飞来了,也都跟着说。“这有什么可笑呀?”乌龟脱口说了出来,他急于说话,没有咬住棍子,立刻掉到石头上摔死了。
故事讲完了,国王就请宰相告诉他这个故事里包含的教训。宰相说道:要说聪明话,说得要又得时又少;说话太啰唆,道理就讲不清楚了。
国王领会到多话的愚蠢,后来就变成一个说话谨慎的人,他说起话来,又聪明又很得时。
1.国王为什么会令人厌烦?
(温馨提示: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摘录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2.宰相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形象。请你说说原因。
(温馨提示:从宰相的言与行中提炼总结)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温馨提示:可从多个角度作答)
《皇帝新装》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1)炫耀(2)头衔
2.C(感彩不当)
3.D(删除“当前的”)
4.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谦让的美德。(意思对即可)
【阅读经纬】
5.因为皇帝在生活、治理朝政方面对自己的愚蠢或不称职有感觉,害怕布料会验证了他的愚蠢或不称职,所以产生了“有些不大自然”的心理。
6.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了老大臣的自欺欺人以及惶恐不安的心理。
7.“这样”指代了老大臣在皇帝面前“背台词”的做法。“事实上”,讽刺了老大臣违背诚实本性,妄想保住官位的心理。简洁的话语,有力地嘲讽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8.这句话由点及面,点明当时整个社会谎言充塞、欺骗成风,充满强烈的嘲讽意味。
【拓展阅读】
1.国王整天问他的大臣们许多傻问题。没有问题的时候,他就告诉他们许多他们不爱听的事情,使他们非常厌烦。
2.宰相等待机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委婉劝谏,从而使国王改掉毛病。
3.示例:要说聪明话,说得要又得时又少;说话太啰唆,道理就讲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