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每则寓言的寓意。
3.归纳我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的表现形式的异同点。
训练积累
【基础存盘】
1.给加点字注音。
(1)庇护 (2)舍然( ) (3)凯歌( ) (4)中伤( )
2.按拼音写汉字。
(1)chú______步 (2)cǐ______蹈
(3)jiào______量 (4)爱mù______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删去“通过”或“让”)
B.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在“保持”之前添加“能否”)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把“提高”改为“提升”)
D.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因为”或“的缘故”)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记者调查发现,对中小学生而言,老师布置作业,用手机;同学间讨论交流,用手机;查阅资料,用手机;甚至遇到不会做的难题,第一反应还是找手机。不少学生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科技是把双刃剑,手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难免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但不能因为担心沉迷手机,就要全面禁用手机。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在当前手机围城的形势下,找好“拿起”与“放下”的平衡点。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举措都体现在“堵”上,学校绞尽脑汁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根本上,还是应从“疏”的角度来入手,引导学生,让其明白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是中小学生,应以学业为主。此外,学校也应审视,在安排教学任务时,是否把握好了科技作为辅助工具,与内容之间的区别,以免本末倒置。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疏解正在蔓延的“手机依赖症”。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则材料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阅读这则材料后,某同学以“健康上网”为主题,撰写了对联的上句,请你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上句:了解危害,助身心健康学业进步;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经纬】
阅读《杞人忧天》,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无,没有) B.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C.天,积气耳(聚积) D.若躇步跐蹈(像)
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B.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D.奈地坏何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下面句中的两个“大喜”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9.通过阅读全文,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10.我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的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异同点?
拓展迁移
【拓展阅读】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②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③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④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质:做人质。②市:集市。③夫: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发表议论,没有实在意义。④罢:结束。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王信之乎________
(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________
(3)愿王察之矣________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于 是 辞 行 而 谗 言 先 至 后 太 子 罢 质 果 不 得 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寓言四则》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1)bì(2)shì(3)kǎi(4)zhòng
2.(1)躇(2)跐(3)较(4)慕
3.C(在句尾添加“的活动”)
4.(1)中小学生“手机依赖症”亟待疏解(2)示例:分析原因,促学生自制家长尽责
【阅读经纬】
5.D(若:你)
6.B(舍,同“释”,解除、消除)
7.(1)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2)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8.一个是因知道了天地不会崩坠而高兴,一个是因帮助担忧的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9.示例:一是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
10.相同点:都是运用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且都运用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不同点:伊索寓言最后直接点明寓意,而中国古代寓言的寓意包含在故事中,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和发现。
【拓展阅读】
1.(1)相信(2)距离(3)希望
2.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3.大街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4.示例:不能因为说的人多就相信其为事实。
参考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不止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就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没能再得到魏王的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