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李白
教学目的:
1.熟悉怀古诗的特点。
2.体会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
3.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盛衰无常 ,把握当下
教学重点:
1.学习怀古诗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
1.自读法。
2.研讨法。
3.引导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目标:
1.熟悉怀古诗的特点。
2.体会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
3. 对比阅读,提升鉴赏能力。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豪放飘逸,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又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权贵的蔑视。
一、知人论世--对话李白
古地名,古越州,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二、解题
越中
览古
游览古迹。
咏史怀古诗
思考:本诗是一首什么类别的诗歌?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概括怀古诗的特点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咏怀”“怀古”“有怀”等字样。
2.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二“咏史怀古诗”的题材特征: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整体感知
涉及到哪个历史事件?
首句(起句):越王勾践破吴归
吴越争霸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终灭吴国。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 自勉联
首句(起句):越王勾践破吴归
(1)越王破吴
(2)得胜归来
写了什么?
战士还家的情况:衣锦还乡
写了什么?
“尽”字,烘托出得胜归来的欢欣。
二句:义士还家尽锦衣
三句: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
宫女:貌美、繁多
写了什么?
极写得胜之盛:衣锦还乡,宫女如花。
渲染了热闹、繁盛、欢快的氛围。
总结前三句
尾句(结句):只今惟有鹧鸪飞
如今、现在
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荒凉衰败
鹧鸪:形态美丽,叫声哀婉动人,被赋予了多样的意义:寄寓离愁,抒发悲愤,表达乡思、忧国伤时之思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第四句“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对比:今昔对比(昔盛今衰)
四、合作探究: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尾句是什么关系?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课堂小结:
《越中览古》
勾践破吴而归。
(带着胜利的喜悦)
战士衣锦还乡(骄傲)
越王宫殿繁华欢乐的景象
(繁华、热闹)
写眼前凄凉景象。
(荒凉衰败)
昔盛
今衰
对比
五、以意逆志,概括主题: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荒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全诗通过昔日的热闹繁华和眼前的凄凉冷落的对比,表达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的感慨。
六、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表达昔盛今衰之感。
对接考点: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手法
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对接考点:对比手法
常见的对比方式:
1、两种人或事物的对比
2、动与静的对比
3、虚与实的对比
4、今昔盛衰的对比
5、哀与乐的对比
对接考点:对比手法
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对接考点:对比手法
典例: 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答: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步骤二)对比鲜明,反差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步骤三)
对接考点:对比手法
题型总结:
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3、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
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前几句写… … ,后几句写… …。③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深刻地揭示了(写出了)什么样的( 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对接考点:对比手法
练习一: 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步骤三)
对接考点:对比手法
练习二: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答: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首宫内宫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两首诗体现的都是对唐玄宗沉迷声色而误国的讽刺和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