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学习目标
我能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明确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题解
“破阵子”——词牌名,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标题
写作
雄壮的词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wù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激励友人的壮词。
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曾两次被诬入狱。
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题
解
读词思考:
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
辛弃疾
注音:
麾( ) 炙( ) 的( )卢 霹雳( )
huī
zhì
d?
pī lì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自由读
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
翻译 :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说说这首词的风格。(婉约、豪放)
豪放雄壮
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梦回、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
破 阵 子
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
1、作者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醉之后为何不去睡觉,而要“挑灯”? “挑”亮了“灯”为何不做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
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写了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吹角连营:
看来看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些什么,词中没明说。壮士一梦醒来,天已破晓,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这号角声多富有鼓舞人们投入战斗的魅力。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投入备战。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弓弦惊如霹雳。
“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入云,欢声动地。
(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
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
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
壮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况词人描绘的场景和抒发的感情?
的军营生活
的战斗场面
的雄心壮志
雄壮
壮烈
豪壮
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
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
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再读“可怜白发生”,你读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悲 壮
醉态——
词的结构
梦境——
现实——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实
实
虚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