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能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
。
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把20gA物质放到100g中,并完全溶解,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2〉20℃时,把18gA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100g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8g。
3〉把25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请你猜测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
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一般受 、 、 的影响。
交流和总结:
1、溶解度定义:
2、溶解度的四个要素:
a、外界条件 b、溶剂的量
c、溶液的状态 d、溶解度单位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
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请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查出: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 g硝酸钾,(即20℃时,KNO3的溶解度)
60℃时,100g水最多溶解 g硝酸钾,(即60℃时,KNO3的溶解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反思: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否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举
例说明
结晶的方一般有 结晶和 结晶。 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 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析出KNO3一般采用 结晶;
从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一般采用 结晶。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随压强增大而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有哪些困惑?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表示
。
2、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3、在20℃时,A物质1g溶解在10g水里,B物质150g溶解在1000g水里,C物质25g溶解在500g水里,分别得到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B>C>A
4、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5、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 )
A、1:1 B、1:2 C、1:3 D、1:4
6、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7、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C、p点表示在t1℃,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9、如右图所示,根据A、B两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
(填“>”“<”或“=”)
(2)A、B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
温度是 ℃。
(3)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 物质的溶液。
1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回答问题:(1)t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现有一杯20℃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到40℃时,变为饱和溶液,你认为该物质可能是A、B、C中的 。
(3)当A中混有少量B时,我们可以采用 法,提取较纯净的A。
参考答案:
1.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
2.B 3.B 4.D 5.C 6.B 7.D 8.C
9、(1)<(2)t2。(3)A。
10、(1)ABC(2)C。(3)降温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