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 (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 (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1 13:1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背景:?
1.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做法: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加强对占领区(伪满洲国)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一.全民族抗战 亲日派: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顿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汪精卫在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仪式上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挽词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态度:
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坚持抗战2.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人民战争路线)在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一.全民族抗战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赵一曼全民族的抗战 张自忠王二小青海马家军五台山和尚抗日枣宜会战第六单元作用: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众志成城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当务之急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对于中共问题之决议案》二.呼喊最后的胜利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会议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如何夺取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一条什么道路?七大主要内容: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指导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政


线意义:如何夺取抗战的胜利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胜利后走什么道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的奋斗,胜利的砥柱为共产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第六单元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战略反攻时间1944年到1945年初背景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1943年9月
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 1945年5月
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上图表示的是原子弹的蘑菇云及原子弹后的城市惨像。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解放大连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日本投降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的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第六单元“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
向街上奔走
向广场奔走
……
笑呀!叫呀!
奔呀!跳呀!
舞蹈呀!拥抱呀!”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于延安请你作为记者,写一则关于抗战胜利的时政新闻。【图说历史】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中流砥柱
的作用世界和平与正义支持1、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为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的意义?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日本侵华期间,中国军民伤亡 3500万人,经济损失达5620亿美元 。二战中的广岛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法国记者切尔西走访了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广岛和中国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其中有一组这样的数据:
★★★请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今天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阐明你对上述行为的看法。老师想对你说: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首席审判官 梅汝璈“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习近平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