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地理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B.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总星系
C.地月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D.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2.下图中火星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是指
A.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D.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不同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4.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
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当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很接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右图“中国太阳辐射分布图”中,太阳辐射最丰富和
最贫乏的省区分别是
A.新疆 青海 B.西藏 四川
C.海南 黑龙江 D.海南 青海
6.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2003年11月4日,太阳发生了三次巨大的耀斑爆发。第一次爆发发生在北京时间凌晨时分;第二次爆发在上午10时左右,东亚地区受到了严重影响;第三次爆发在晚上9时左右。回答7—9题:
7.这三次耀斑爆发在世界部分地区引起了
A.气温升高 B.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海平面上升
8.第一次耀斑爆发时,以下地区能较易观察到绚丽极光的是
A.北冰洋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回归线
9.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A.2009年前后 B.2011年前后 C.2014年前后 D.2015年前后
10.?关于经纬线的正确叙述是
A.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B.所有纬线均不等长
C.0°经线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 D.45°纬线的长度是0°纬线的一半??????????
11.以下地理坐标既属于西半球又属于北半球的是
A. 170°E,66°34′N??????? ?????? B. 10°W,23°26′N
C.120°E,30°S??? D.116°E ,23°26′S
1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B.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日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读右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A B. B C. C D. D
15.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A.7个 B.5个 C.3个 D.1个
16.火箭发射的燃料消耗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节省燃料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17.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B. 1 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上,运动速度较慢
C. 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中心 D. 地球公转轨道是个扁率很大的椭圆
18.地球运行至近日点的时间是
A.1月初 B.7月初 C.1月中旬 D.7月中旬
19.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可能是下图(左)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0.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图右)上的位置是
A.1 B.2 C.3 D.4
2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关于软流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读下图“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表示大气圈的是
A.A B.B C.C D.D
24.关于图中水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水圈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C.水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D.水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5.下列能源中,其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是①矿物燃料 ②地热 ③潮汐 ④生物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维吾尔族语原意为“陡壁的险峻小丘”)。读右图“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26-27题。[21世纪教育网]
26.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27.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8.下图(左)中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
29.对上图(右)中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内力作用造成的是甲图 B.乙图属风化作用
C.丙图属侵蚀作用 D.属于内力作用造成的是丁图
读下图《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30~31题。?
30.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A.石灰岩分布地区 B.花岗岩分布地区? C.玄武岩分布地区 D.片麻岩分布地区?
31.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当地时间2007年4月2日7时19分(北京时间4月2日4时39分),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海啸,造成至少3人丧生,多人失踪。读右图完成第32题。
32.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33.右图“褶曲剖面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34-35题:
34.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变质岩)
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35.古生物化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21世纪教育网
36.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读某河干流某河段处的景观图。读下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河流的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河口三角洲
38.图中传统民居建在高地的主要原因是
A.就近获得水源 B.降低居室气温 C.避免洪水灾害 D.向外扩大耕地
39. 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B.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
C.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 D.多呈团状沿河流两岸发展
40.右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
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2小题,共40分。请在答题卷作答)
4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1)此图表示的天体系统是 系,
中心天体是 。
(2) 在图中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3)图中A、B、C、D四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
A ,B ,
C ,D 。
(4)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位于 附近,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时在 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最慢时在 附近。
42.读下图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1)图示的地质构造中,A为 ,B为 。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
(4)A、B两处中,最有可能成为自流井的是 处;最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的是 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增城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地理科非选择题答题卷
题号
选择题
41题
42题
总分
得分
41.(每空2分,共20分)
(1) 系, 。
(2) 在图中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3)A ,B ,
C ,D 。
(4) , , 。
42.(每空2分,共20分)
(1)A为 ,B为 。
(2) 。21世纪教育网
(3) ;
。
(4) 处; 处。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