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教材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教材解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1-19 08: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黑龙江省2009年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必修Ⅲ
主讲人:晁 波
单 位:五常市高级中学
Email:chaobo70@sina.com电 话:13836051818 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1、“地理Ⅲ”在高中地理中的作用:
“地理Ⅲ”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I”、“地理Ⅱ”两个必修模块,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I”和“地理Ⅱ”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而“地理Ⅲ”则是在“地理I”和“地理Ⅱ”的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应用于某个具体的区域中。因此,从“地理I”、“地理Ⅱ”到“地理Ⅲ”,是一个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着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2、本章在地理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选择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六个较为典型的范例,以说明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对策和措施。
所以说,本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二、本章的知识结构: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三、本章的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2课时
每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课时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2课时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课时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2课时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3课时四、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方法和 遵循的原则 课标教材与旧的大纲教材相比,采取了轻理论、重事实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1、注重教方法、教规律 原则2、突出区域特征 原则3、注重知识迁移、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和案例分析的能力案例分析能力:通过我国西北的荒漠化和洞庭湖湿地的开发的案例,学会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通过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案例,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通过美国农业的发展案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德国鲁尔区矿产资源的开发的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通过珠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案例,学会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五、教学中处理好本章与初中地理和原选修(二)的关系学生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区域概念。在进入高中阶段后,考虑到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大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的过程,不应再局限于具体区域的描述,而要归纳总结出区域的基本特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认知和分析。对于与原选修二中相关的内容,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避免无用内容对新知识的干扰。六、处理好文、理科班的教学方式文科班面向高考,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理科班面向的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基础知识为重点。七、处理好新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新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清,给学生一个确定的作案。
所以在备课时既要“粗”,又要“精”,“粗”,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精”,要达到字斟句酌,防止授课中学生突然袭击。
如第一节荒漠化中就有这样两个问题:八、教辅资料的使用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程标准解读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解读:二、本节知识结构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图片与阅读资料了解荒漠化的含义,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并能分析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 通过具体事例感受荒漠化的危害,结合事例分析说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其他地区的类似问题,将知识合理迁移。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感受知识的提炼、分析过程和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 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能用逻辑性强的语言解析荒漠化各种危害的因果联系。
3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多向思维,感受合作学习的优点,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教材中鲜活的事例,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 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感受荒漠化,激发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正确理解土地退化是什么?
指使用土地不当或其它因素,所导致的的耕地、草原
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石漠化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示意图西北荒漠化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1)深居内陆,再加上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剧了本区的干旱——基本条件;
2)地表物质疏松——物质基础;
3)大风吹扬——动力因素。1)人口增长,环境压力过大
2)过度樵采、放牧、垦殖
3)水资源利用不当
4)工程建设导致地表疏松,战争等二、荒漠化的原因按照造成荒漠化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原生性荒漠化和次生性荒漠化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程建设人教版的图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采伐过度樵采三、荒漠化的危害
认识方面: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危害是巨大的,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2亿人受到威胁,在我国也有4亿人生活在荒漠化影响地区。 理解方面:荒漠化到底影响了我们人类哪些方面的生活呢?1、农业生产方面(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2、交通和基础建设方面
3、生态环境方面:沙尘暴频发.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使生态环境更脆弱。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影响了生存的空间和环境。 内蒙古草原由于长年干旱,沙尘暴肆虐
把地表土壤吹走,使草根裹露,大面
积沙化。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他们之中的另一支,在敦煌、玉门一带建立了大月氏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末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涸了。古楼兰的突然消失,使造就了古楼兰文明的罗布人或称为楼兰人的他们,从此一直追寻着“阿布旦”的去处。他们放弃了古楼兰的废墟逆塔里木河而上,放弃了盐渍的罗布泊,逐水草而行,一代一代定居在被称为水草丰美的“阿不旦”的地方。 古楼兰的消亡危害三、荒漠化的防治
1、世界上的防治荒漠化措施
2、我国防治荒漠化
(1)通过《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防治荒漠化已成全球行动 (2)防治措施 :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1)治理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治沙的其它一些措施
1、牧畜数量与农作物种植均应按环境负荷能力进行。
2、改善耕种方法,例如轮耕法,减少水土流失,避免过度耕作。
3、鼓励农民种植一些高产量而生長迅速快的农作物,以增加粮食供应。
4、恢复原來植被;并种植防风林或防护林带,既挡风沙、也抓流沙,并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5、控制人口增长,减低对土地的压力。
6、固定流沙,阻止流沙到达农地及各类设施。劝道人们停止过度砍伐树木。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 危害 治理关系图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晴天多、日
照时间长大风频繁干旱自
然景观地表植被呈东西差异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二大盆地一大高原
风蚀地貌、沙漠广布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地沙化土地退化生物生产
力下降粮食、牧
草减产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成因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措施危害8荒漠化防治注重的几点制定好整治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依法监管生态环境.
调控西北三大水系的生态用水,遏制现有植被的进一步缩减.
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原资源.
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加快重点建设步伐。
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生态脆弱区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建防护林带乳化沥青固沙治沙措施生物治沙治沙措施工程治沙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柽柳狼尾草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学扎草方格看我们扎的草方格多标准!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草木茂盛的沙坡头一角芨(jī)芨草请珍视我们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