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1-20 18: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案)
(1、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记住我国内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2、记住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通过阅读地图记住京杭运河的概况。
4、记住我国主要的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名称和位置。理解围湖造田的危害。
5、运用地图记住长江的源流概况。
6、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记住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和意义。
7、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记住我国内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2、京杭运河的概况。3、长江的源流概况。
4、长江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
难点:1、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2、围湖造田的危害。3、长江的源流概况。
教学方法
读图法、归纳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方案一:同学们,你们知道举世瞩目的三峡建在哪条河上吗?(长江)罗布泊的消失与哪条河流有关吗?(塔里木河)下面就让我们走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方案二:播放关于中国河流与湖泊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照片(或录像或歌曲《长江之歌》),把学生的意境引入中国的河流。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1)读图2—28,找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怒江、雅砻江;额尔齐斯河。
(2)以上三组河流分别注入哪个大洋?
(3)读图2—28,找到塔里木河,它最终流到哪里?
(4)什么是流域、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
(5)读图2—28,找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它与前面学过的哪几条地理分界线接近?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6)P44“活动1”
(7)读P43“阅读 塔里木河”,河流的水源?水量愈往下游愈小?环境问题?采取措施?
(8)读《中国政区图》,完成P44“活动4”
【信息平台】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
个性化修改
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邗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沟通。到隋朝,隋炀帝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 ,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曲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9)完成P44“活动2”,天然湖泊的分布地区?淡水湖主要分布地区?
(10)读P44“阅读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成为世界著名的鸟类保护区的原因?
2、小组交流 提出质疑
明确自主学习问题答案,记录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寻根求源
(1)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2)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点拨】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3)完成P45“活动1”
【问题答案】
1、(5)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6)
流量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松花江 小 较小 有
黄河 小 大 有
长江 大 小 无
珠江 大 小 无
(8)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1)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3)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围湖造田,过度用水,植被破坏,泥沙淤积等。
4、学生活动 兴趣扩展
调控组织P45“活动2 辩论会”
三、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在总结表述知识时,应注意侧重点。如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个性化修改
不同的自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本节学到的河流的水文特征就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有关,因此同学们在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时,应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
四、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
见《综合能力训练》部分练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 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五、湖泊概况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分布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学会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用唐诗“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引入长江。
二、学法指导 明确目标
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 ;河流概况— 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分段、别称 ;河流特征 —上游、中游 、下游 ;人河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1)读图2—32“长江水系图”,完成P46“活动1—4”。
(2)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
(3)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
(4)用红笔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5)指图说出长江各段的名称。
(6)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7)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
(8)读图2—37“长江干流纵剖面图”,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9)完成P47“活动2”
(10)完成P47“活动3”
(11)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12)阅读“P48长江三峡工程”,该水利枢纽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3)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被称为“黄金水道”?
2、小组交流 提出质疑
明确自主学习问题答案,记录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教师点拨】从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方面分析
(2)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3)为什么说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尤其是源头至宜宾河段?
【教师点拨】影响和流水能资源的因素主要是流量和落差
(4)荆江河段“九曲回肠”,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如何解决?
(5)用雨带的推移分析,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有何调节作用?
【教师点拨】我国雨带南北移动的规律
【问题答案】
1、(6)主要受气候、地形、植被的影响。(7)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含沙量小。(8)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中游: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
个性化修改
宽阔,流速锐减,多支流,多湖泊;下游: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两岸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9)不对,还要求水量丰富。(10)因为这里正好处在从地
势的第二阶梯流到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加之此处河道不宽,利于修建大坝。(11)灌溉、航运、发电。(13)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总通航里程达7万余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运输量的60%;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3、(1)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2)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3)长江干流总落差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约为95%,特别是自源头至宜宾段更为突出。(4)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5)一般年份,南北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错开,从而削减洪峰,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涨水,特别是川江、汉江洪水一起袭来,中游的防汛、抗洪任务就十分艰巨。
四、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材料一:众所周知,1998年中华子孙在长江两岸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可为什么母亲河向它的子孙咆哮了?这样的洪灾可否在什么时候停止呢?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材料二:
长江水系图和1998年长江抗洪
1、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2、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问题答案】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
2、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具有调蓄洪水的作用
五、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本节的学习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即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 ;河流概况— 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分段、别称 ;河
个性化修改
流特征 —上游、中游 、下游 ;人河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另外学会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判断依据。辩证的去看待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六、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
见《综合能力训练》部分练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一、源流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利用和保护
1、“水能宝库”
2、“黄金水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___
3、我学会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个性化修改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教学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支流并能在图上标注。
3、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在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组黄河风景的图片,观看一组黄河危害的录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长江的方法,阅读黄河水系图,完成54页活动题目1——5。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质疑。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是我国第二大河?
(2)、教师
长江 6300 10000亿立方米 180平方千米
黄河 5464 500亿立方米 75平方千米
珠江 2197 3421亿立方米 44平方千米
(3)、探究结论:
由于黄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并且不如珠江的水量丰富,所以不能称为第二大河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49——52页,回答:
(1)、黄河上中
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由于黄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并且不如珠江的水量丰富,所以不能称为第二大河。
(二)、学习任务二:
个性化修改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49——52页,回答:
(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措施:
(2)、下游的“地上河”是怎黄河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3)、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工程?它的作用与长江三峡工程有什么异同?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质疑。
(答案:问题:上游干旱、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断流。措施:上游还林还草,南水北调;中
(3)、探究结论:
游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下游加筑堤坝,水量调度。)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教师点拨:
从黄土的性质、降水的特点、植被特点等方面分析。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该地区夏季暴雨集中,对地表冲刷作用大;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植被差。
(3)、探究结论:
a、黄土高原土质疏松;b、夏季多暴雨;c、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流失严重。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个性化修改
自然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峡谷____,落差__水流湍急,___资源丰富(阅读课文P49、P50阅读部分“黄河上游的峡谷”) 问题:________(阅读课本P51阅读部分“黄河凌汛”)
中游 落差____,含沙量____(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问题:___________(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 问题 :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P51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黄河断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干旱、土地荒漠化 还林还草,南水北调
中游 落差大,含沙量大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地上河、断流 加筑堤坝,水量调度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黄河的自然特征及综合治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要利用已有的河流知识和学习方法,通过读图、比较、讨论等形式,利用表格总结黄河每一河段的特征、存在的问题、治理措施,认识到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并能辩证地看待黄河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能力训练63页13、14、15,65页22,66页14.
附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一、河源概况
1、发源地、流经省区及地形区、注入地
2、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
3、上中下游的划分
二、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教学反思
个性化修改
学后反思: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我的疑难问题
教后反思:
个性化修改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 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3、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分析、读图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东西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学生回答)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自然资源。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4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别?
(3)54页活动题目2、3。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六种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那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为什么?
(2)教师点拨:
能够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
(3)探究结论: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4、拓展延伸: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该怎样利用自然资源?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自然资源的特征》,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自然资源的范围、数量、质量、分布、状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 总量居世界情况 人均占有量居世界情况
矿产资源 第3位 是世界人均的1/2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 第4位 是世界人均的1/3
水资源 第6位 是世界人均的1/4
森林资源 第8位 是世界人均的1/6
海产资源 世界排名名列前茅 世界排名很低
珍稀动物种类 约占世界总数的1/10 约有20种面临绝灭
材料一
材料二 漫画“所剩无几”
探究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师点拨:
此题考查的是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密切关系,漫画反映了人口增长造成的资源问题,资料显示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答题时必须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总结,语言要简练,要点要鲜明。
探究结论: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量不足。
(三)学习任务三
1、自主学习:
阅读55——56页图及57页材料我国的矿产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哪些?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哪些?
(3)、探明储量不足的矿产有哪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4)、通过读图,说明煤、铁、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的分布哪些地方多?哪些地方少?
(5)、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大开发,从矿产分布的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小组合作: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质疑。
合作探究:
我国矿产的分布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根据58页图3——7,你能分析一下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吗?
(2)、教师点拨:
太阳辐射的强弱受大气状况、海拔高低等因素影响。云雾少,水汽少,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就弱。
(3)、探究结论:
东少西多,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水汽少,云雾少,太阳辐射多。
(4)、学以致用:
完成58页活动题目3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自然资源的特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因为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这些特征过于抽象。因此,应指导学生运用身边的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期突破。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能力训练》综合运用2、4、5、7、8、9
附板书设计:
第1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自然资源的质量存在地区差异
4、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分布一般不均匀
5、自然资源的现状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三、我国的矿产资源
1、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分布特点: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3、主要矿产基地
四、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五、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我的疑难问题
教后反思:
我的疑难问题
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