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石莱镇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专项练习(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泰市石莱镇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专项练习(答案 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13 15: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一、实验探究题
1. 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
(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
(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
(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______无关。
2. 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 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 有关.
(3)小明发现保持金属盒在图丙中深度不变,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 (选填“变化”或“不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 不变,改变液体的______ .
(5)小明保持图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 一定.
3. 小敏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乙和丙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

(1)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______ (选填“好”或“差”).调节好压强计后,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敏把探头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小,由此,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他的判断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比较图______ ,得出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______ (选填“越深”或“越浅”),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_ .
(4)小敏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_____ .
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______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并比较每次的橡皮膜方向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______。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填符号)
A.酒精(ρ酒精=0.8×103kg/m3)?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
(4)若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Pa.(ρ红墨水≈1.0×103kg/m3)

5. 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______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 有关.


6. 小薇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探头进行了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综合探究。

(1)紧密蒙在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它所受的液体压强越______;
(2)实验时的情形如图2所示,比较甲图和______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比较图甲图和丙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______有关;
(4)小薇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此探头继续探究:
①向溢水杯中注水,直到溢水口水流出时停止加水,最后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______;
②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探头刚好浸没,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ml,此时探头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③探头从丁图位置不断缓慢往下放(细线足够长),排开水的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字母)。
A.一直变大??B.先不变后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7. 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恃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丙图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通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______。


8. 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小亮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为此他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cm,如图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cm,如图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小亮发现h1大于h2,于是小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9. 小华用U型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U型管压强计______连通器(填“是”或“不是”)。
(2)小华用U型管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甲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判断探头承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______。
(3)小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无关。他的结论对不对?______。为什么?______;由本实验可知,ρ水______ρ液(选填“>”、“<”或“=”)。
10. 为了研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昀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如图a所示。将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
(1)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装有水的甲、乙容器内:
①两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一样,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液面如图b所示,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______的压强都相等。
②改变两探头在水中的位置,U形管液面如图c所示,此时探头在甲、乙容器中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______p乙.表明同种液体,______压强越大。
(2)利用图a的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的关系,简述实验方法:______。


11. 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较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乙烧杯中盛的是酒精。①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理由: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压强就越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12. 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②③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______?有关,当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比较______?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比较①③④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3. 小明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
(1)小明安装好实验仪器后,发现U型管两侧的液面不相平,如图A所示,实验前需要将U型管两侧液面调整相平,方法是______。
(2)小明调整好仪器,将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多次调整探头方向,如图B、C、D所示,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3)根据C、E两个图中的现象可以看出:______。
14. 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______,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______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的关系。
(3)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______。
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比较乙、丙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在步骤(3)时,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Pa.(ρ盐水=1.2×103kg/m3,ρ水=1.0×103kg/m3)
15.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高度差 ? 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方向

【解析】解:(1)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2)比较①②可以发现:液体都是水,②中橡皮膜所处的深度更深,左右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
(3)比较③④可以发现:橡皮膜所处深度相同,但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结果液面高度差更大;
(4)②③中橡皮膜深度相同,但朝向不同,但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压强相等。
故答案是:(1)高度差;(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方向。
解答此题用到下列知识:
(1)采用转换法,通过U形管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来反映压强大小;
(2)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该探究实验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难度一般。
2.【答案】橡皮管破裂;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变化;相等;浸入液体的深度;密度;深度

【解析】解:(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一定出现漏气现象,可能是橡皮管出现破裂.
所以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用手轻压金属盒,看U型管液面是否变化.
(2)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
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
(5)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是深度增大,密度增大,
U型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深度不变,不能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橡皮管破裂;
(2)浸入液体的深度;
(3)不变化;相等;
(4)浸入液体的深度;密度;
(5)深度.
①压强计的金属盒浸没在液体中,压强计的U型管左右液面是相平的,说明橡皮管破裂而漏气;
②液体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液体深度;
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时,控制深度不变,改变密度的大小.
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还要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3.【答案】(1)差;(2)错误;(3)乙、丙;越深;大;
(4)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解析】解:(1)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差;
(2)小敏把探头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由图可知,没有控制探头所在的深度相同,所以不能通过液体压强的大小来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故他的判断是错误的.
(3)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深度,故小敏应该比较图乙、丙;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大.
(4)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型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
(1)差;(2)错误;(3)乙、丙;越深;大;
(4)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气密性差,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
(2)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控制液体深度不变;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密度不变;
(3)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4)分析该次实验中控制的量和不同的量,得出液体压强大小与方向的关系.
此题是一道“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题,考查了对压强计工作原理的理解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并能够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4.【答案】(1)静止;(2)同一液体内部,相同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3)B;(4)500

【解析】解:
(1)图甲中的U形管相当于一连通器,液体静止(不流动)时,两侧的液面高度相同;
(2)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变,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研究的是同一液体内部,相同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
(3)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在植物油中的压强最大,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4)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p=ρgh=1×103kg/m3×10N/kg×0.05m=500Pa。
故答案为:(1)静止;(2)同一液体内部,相同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3)B;(4)500。
(1)U形管的实质是连通器,当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两侧的液面高度相同;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这是转换法;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根据p=ρgh来分析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4)根据p=ρgh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即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
5.【答案】压强计;漏气;增大;液体密度

【解析】解:
(1)图中所示仪器是压强计;
(2)若压强计的有漏气的地方,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乙和丙比较,水的密度一定,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丙和丁相比较,控制了液体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压强计;漏气;增大;液体密度.
(1)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仪器;
(2)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
(1)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
(2)在“研究水内部压强”的实验中,压强计的观察方法是应该掌握的基本要求,实验中液体的深度是指距自由液面的深度而非距底面的距离,这一点一定要分清.
6.【答案】大 ? 乙 ? 密度 ? 相平 ? 0.4 ? 20 ? 0.2 ? 变小 ? C

【解析】解:
(1)把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橡皮膜形变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形变程度越大,表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2)要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探头的方向相同,而深度不同,故选甲、乙两图即可;
(3)比较甲图和丙图可知,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橡皮膜的形变程度不同,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不同,可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4)①向溢水杯中注水,直到溢水口水流出时停止加水,最后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
②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F′=0.4N;
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为20mL=20cm3,
此时探头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20×10-6m3=0.2N。
③由甲、乙两图可知,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时,其体积会减小,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F浮=ρ水gV排知,其所受浮力变小;根据F浮=G排=m排g知,排开水的质量变小;
探头在刚与溢水杯底部接触但对溢水杯底部没有压力之前,探头的重力不变,所受浮力变小,根据F浮=G-F示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
当探头在与溢水杯底部接触且对溢水杯底部有压力之后,探头还受到杯底向上的支持力,根据力的合成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小;
所以,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先变大后变小,故选C。
故答案为:(1)大;(2)乙;(3)密度;(4)①相平;②0.4;20;0.2;③变小;C。
(1)本题采用了物理中常见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即把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橡皮膜形变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形变程度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
(2)(3)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在实验中,应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才能观察压强与另一个量的关系,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可判断此题的实验过程。
(4)①根据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②根据图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此时探头所受的浮力。
③根据F浮=ρ水gV排判断浮力;对探头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合成判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此题为探究液体压强、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综合探究实验题,实验题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更是中考的重点题型之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掌握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物理学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7.【答案】深度 ? 小于 ? 压强 ? 连通器

【解析】解:(1)将瓶向下压,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橡皮膜内凹的程度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根据p=ρgh知,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的大小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表现出来,当塑料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向内凹,说明向上的水的压强大,故倒入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液体压强的大小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表现出来的,所以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这样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一个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在不流动时液面相平。
故答案为:(1)深度;(2)小于;(3)压强;(4)连通器。
(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液体压强的大小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表现出来,根据p=ρgh分析解答;
(3)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装置是连通器。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的特点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8.【答案】解:实验步骤: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以上数据记录下来。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L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可发现L1≠L2,h1=h2。
由此证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无关,所以小亮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所在位置的竖直距离,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无关。
这是一道探究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
9.【答案】不是 ? 液体深度 ? 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 ? 不对 ? 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 <

【解析】解:(1)连通器必须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U型管压强计上端没有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
(2)通过甲图发现,只有液体的深度发生改变,则探究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大小是通过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
(3)根据控制变量法,要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能让液体密度发生变化,如图乙,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都发生改变,所以结论是错误的,没有控制液体密度相同,如图乙,液体压强计高度差相同,所以液体压强相同,由P=ρgh,h水>h液,则ρ水<ρ液。
故答案为:(1)不是;(2)液体深度;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3)不对;?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
(2)探究液体压强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与那个量的关系,就让那个量发生改变,压强大小是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
(3)根据控制变量法,要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就只能液体密度发生改变,其它因素必须相同,由P=ρgh分析液体密度关系。
此题考查了,连通器、探究液体压强的关系,熟悉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10.【答案】各个方向 ? > ? 深度越深 ? 液体密度 ? 取两杯密度不同的液体,保持两探头在液体中的朝向和深度相同,观察U型管的高度差得出结论

【解析】解:(1)①由图b可知,两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一样,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液面高度差相同,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②由图c可知,两探头在水中的位置不同,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若此时探头在甲、乙容器中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p乙.表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2)利用图a的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具体方法为:取两杯密度不同的液体,保持两探头在液体中的朝向和深度相同,观察U型管的高度差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①各个方向;②>;深度越深;
(2)液体密度;取两杯密度不同的液体,保持两探头在液体中的朝向和深度相同,观察U型管的高度差得出结论。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可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与分析。根据对探头方向、深度的控制等,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研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要了解压强计的用法,知道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属常规实验题。
11.【答案】小 ? 相平 ? 不可靠的 ? 在液体中的深度 ? 大 ? 大 ? 不变 ? 相等

【解析】解:(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都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压强就越大;
(4)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故答案为:(1)小;相平;(2)不可靠的;深度;(3)大;大;(4)不变;相等。
(1)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2)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
(3)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4)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还要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12.【答案】高度差 ? 不漏气 ? 密度 ? 深度 ? 液体密度 ? ④⑤⑥ ? 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 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解析】解: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比较②③得,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U型管左右两管液面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比较④⑤⑥得,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U型管左右两管液面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4)由实验①③④得,液体深度相同,密度相同,方向不同,U型管左右两管液面相平,液体压强相同。所以相同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故答案为:(1)高度差;不漏气;(2)密度;深度;液体密度;(3)④⑤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4)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比较②③两幅图,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变大,即液体内部压强变大,由于深度、方向一样,所以压强变大是密度变大的原因。
(3)比较④⑤⑥三幅图,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变大,即液体内部压强变大,由于密度、方向一样,压强变大是深度变大的原因。
(4)比较①③④三幅图,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即液体内部压强不变,由于密度、深度一样,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无关。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13.【答案】(1)重新安装;(2)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3)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解析】解:(1)漏气是造成按压橡皮膜时,液柱的高度不变的原因;实验前需要将U型管两侧液面调整相平,方法是重新安装;
如图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仪器名称是U形管压强计,实验中判断压强大小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实现的;
(2)由图B、C、D所示现象知,压强计的探头处于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但朝向不同,而U形管压强计两管液面高度差相等,故探究的问题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
(3)液体密度相同,如果改变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即只改变深度的大小,根据C、E两个图中的现象可以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故答案为:(1)重新安装;(2)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3)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1)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不动,说明空气没有将压强传递给管中的液体,表明装置漏气;
(2)(3)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都有关系。探头在液体中受到压强的大小不能直接观察,此处应用的是转换法;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中,对仪器结构的了解和熟练运用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正确运用。
14.【答案】等高 ? 漏气 ? 液体深度 ? 液体密度 ?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解析】解:(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等高,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漏气问题。
(2)由图1所示实验可知,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此实验可以探究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由图2所示实验可知,液体密度相同而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由此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综合实验1和实验2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等高;漏气;(2)深度;液体密度;(3)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压强计测量。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检查其密闭性,防止漏气。
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分析清楚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高度差 ? 相等 ? 变大 ? 500

【解析】解:(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金属盒的朝向不同,而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了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液体密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4)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p=ρ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
故答案为:
(1)高度差;(2)相等;?(3)变大;?(4)500。
(1)实验中通过U型管中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
(2)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注意金属盒的朝向不同,根据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得出结论;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得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根据p=ρgh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即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考查压强计原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及p=ρgh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