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练习含答案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
A.江西、江苏 B.福建、浙江 C.广东、广西 D.湖南、湖北
【参考答案】D
2、毛泽东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
3、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D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4、北伐战争期间,赢得“铁军”美誉的是( D )
A.黄埔学生军 ? B.叶挺独立团
C.国民革命军 ? 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5、“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的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C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6、某中学计划暑期组织学生游学,计划之一是“重走长征路”,请你为学校选择最合适的游学路线( A )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7、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D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北伐胜利进军
C.宁汉合流 D.东北易帜
8、“与会代表们最终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决定开展秋收起义。”材料中“与会代表”出席会议的地点是( C )
A. 广州 B. 南昌 C. 汉口 D. 上海
9、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
A.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B.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C.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0、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B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1、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其中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C )
A.资本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道路 C.井冈山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
12、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 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13、“大家到这所学校(见下图)来,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向什么人放。”说明此校最大的特点是( B )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 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 ? D.培养将军的摇篮
1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D )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5、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1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B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南昌起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7、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 )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18、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 D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挫
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峻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 B )
A. 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 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 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 毛泽东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20、1934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红星报上发表了题为红军抗日先遣队已过闽江的报道。这说明红军即将进行( C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万里长征 D.百团大战
二、非选择题
1、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马小虎同学整理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合作建校并肩作战叛变屠杀”,请你结合这条线索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结构示意图。
(2)“合作建校”指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什么学校?如果让你挑选国共合作建校的见证,你会选择下列哪几张照片?说出他们的姓名和当时的职务。
(3)“并肩作战”指的是国共两党并肩进行的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发动“叛变屠杀”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叛变屠杀”标志着什么?
(5)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
(6)为什么说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而国民革命却失败了呢?
(7)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从中你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四一二”政变 失败
(2)黄埔军校。A周恩来政治部主任,B蒋介石校长。
(3)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蒋介石、汪精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5)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6)北伐战争打垮了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却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任务没有完成。
(7)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权,组织自己的武装。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10月50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长征》
材料二 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
(1)根据两则材料分析指出,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2)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受挫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国民党军队兵力强大,敌我力量悬殊;李德和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2)使中央苏区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