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战国)
各国掀起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发展
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李贽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西汉贾谊《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一、秦的统一和疆域扩展
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远交近攻
2、开疆拓土
秦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征服岭南,开凿灵渠
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秦长城遗迹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南到南海
北至长城
“东至海暨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意义
(1)结束长期割据与混战,开始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扩大帝国规模
(3)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钱穆《国史大纲》)
名词解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里包含了相互区别的两方面意思:
专制主义:主要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表现为皇权的集中与独揽
中央集权:主要针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自主权,须严格服从中央号令,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免,具体表现为郡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地方:郡县制
李斯
1、政治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
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
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功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中央——郡——县(道)——乡、里——亭
郡守(行政)
郡尉(军事)
监御史(监察)
①特征
A、郡直属于中央
B、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意义
A、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B、对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是秦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
世袭
皇帝任命
隶属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国家统一
独立性较大,易形成割据势力
郡县制 分封制
同
异
(2)中央:皇帝制
(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决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3)中央:三公九卿制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4)中央:朝议制度: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失误,后期被破坏
【学习思考】
如果不采用“朝议”的方式,不同政治主张无法交锋,正确的意见无从发表,也难以执行。但是不能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专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裁决者是皇帝。朝议召集与否,朝议的结果采纳与否,采纳的程度如何,都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如果皇帝不认可,无论是怎样的“应运豪杰,因时大臣”,也不可能切实参与行政,任何正确的决策也不可能施行。因此,朝议的功能和作用是有限的。
2、思想:焚书坑儒
焚书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坑儒
思考题:秦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吗?表现在哪些方面?
完成统一,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
【阅读与思考】
秦自商鞅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但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使秦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实际上,汉代士人并不反对统一思想,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建议。他们只是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
三、西汉:
1、中央:汉武帝时设刺史和司隶校尉
2、地方:汉初“郡”、“国”并存,后逐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汉承秦制”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籓国大者夸州兼郡,连成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而籓国自析。”(《汉书·诸侯王表》)
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C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