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重难点集训】九上4.3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等 培优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重难点集训】九上4.3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等 培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2 11:2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等


考点一、心脏与血液循环

考点二、血液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肺循环、气体扩散等

考点三、血液与血管
血液成分
血管种类

考点四、血型与输血
考点一、心脏与血液循环
考点二、血液循环示意图:体循环、肺循环等
1.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 B )
A. 氧的浓度,肺静脉 B.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C.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静脉 D.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2.如图所示为小腿受伤,伤口不断流出暗红色的血,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应是图中的(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为了检查心脏某处是否病变,医生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沿上臂肱动脉一直插入到主动脉里,然后通过导管向血液内注入造影剂,通过X射线观察主动脉中血液流动情况来判断心脏某部分结构是否正常。从操作的简便性、安全性角度来说,这项技术适合检查人体心脏中的(B)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4.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时,心脏内瓣膜开闭和血流方向是( A )
A.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血液回流到心房和心室
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血液回流到心房
C.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血液回流到心房和心室
D.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回流到心室
5.某人因腿部受伤并发炎症,在医院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来消炎,那么抗生素要到达发生炎症的部位,需经过的途径是( A )
A. 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B.体循环→炎症部位
C.肺循环→炎症部位 D.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6.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B )
A. 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7.比较下列各处的血压,其中最高处是( B )
A. 肺静脉 B.主动脉 C.肺毛细血管 D.上、下腔静脉
8.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图乙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 ①血管为体静脉 B.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③血管为肺动脉 D.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9.如图可反映某生理过程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图a中,若Ⅱ所示结构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则X是血液中营养物质和氧气
B.在图a中,若Ⅱ为肾小球,则X是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浓度
C.在图b中,Y表示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跑100m所需要的时间,则该过程中,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是甲
D.在图b中,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组织,Y表示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情况,呼吸作用最旺盛是甲组织
10.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血管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 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D. 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解析】 血液经过肺泡时,通过扩散作用,c(二氧化碳)进入肺泡,d(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管丙中血液的含氧量大于血管甲中血液的含氧量,故B、C错误;血管丙为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血液最先进入左心房,故D错误。
11.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中的血管是小动脉
B.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降低了
D.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

12、如图所示曲线为人体血管中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的名称及血管内减少的气体分别可能是(C)

①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O2  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O2 
③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O2  ④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O2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人体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如果血管B是肺部毛细血管,那么血管内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如果血管B是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那么减少的是氧气。
13.血液通过肺部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图是( C )

      A        B C         D
【解析】 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
14.如图所示曲线为人体血管中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的名称及血管内减少的气体分别可能是(C)
①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O2  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O2 
③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O2  ④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O2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人体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如果血管B是肺部毛细血管,那么血管内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如果血管B是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那么减少的是氧气。
15.如图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在流经某些结构的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示意图。纵坐标代表某种物质含量,横坐标代表血液流经的某些结构和血流方向,Ⅰ、Ⅱ、Ⅲ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物质为氧气,则血液流经器官I时,氧气的含量________,I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
(2)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II中流动的是________血。
(3)若该物质为有机营养物质,则表示小肠是________;若该物质为含氮废物,则表示肾脏的是________。
【答案】(1)增加 肺 (2)肺 静脉 (3)Ⅰ Ⅲ
16.微创换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__主动脉__(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__中枢__神经系统。

17.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解释:
(1)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D]__左心室__。
(2)图中心室正处于__收缩__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__关闭__状态。
(3)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 __2、4、1、3__(填序号)相连。
18、刘丽同学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后,对心脏的内部结构及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知道瓣膜的作用,进行了如图的探究,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

(1)若水从漏斗注入血管H,则水会从F流出,那么H的名称是__上腔静脉__,水在心脏内的流动途径是H→__A__→__C__→__F__。(用字母表示)
(2)若水从E灌入,则水会从E返回,那么E是__主动脉__;引起水返回的结构是__动脉瓣__。
(3)上述实验证明:血液通过心脏时流动的方向的规律是:__静脉__→心房→__心室__→__动脉__。
19.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__相同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__减小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3 600 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__减小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0.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_______,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____。此血管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___(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成熟的红细胞中________(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1)毛细血管 慢 进行物质交换 (2)小肠 (3)无

21、如图人体某一部位血液循环示意图,如果C代表的是某一器官或结构毛细血管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C处表示的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那么A代表血管是__肺静脉__;B代表的血管是__肺动脉__。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那么C处的器官是__小肠__。
(3)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过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__M__(填“M”或“N”)端。

22、如图所示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根据图分析作答:

(1)a~f中,流动脉血的有__a、c、f__(填字母)。
(2)体循环的起点是[ D ]__左心室__,它与肺循环汇合在心脏处。
(3)图中血管f的名称是__肺静脉__,f中流的是__动脉血__。
(4)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药物需__两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扁桃体。
(5)实验人员测定某人的肺泡、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结果如表所示:
A B C D
氧气 40 100 30 102
二氧化碳 46 42 50 40

据此你判断出代表静脉血和组织细胞的字母分别是__A__和__C__。
23.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E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__动脉__血。
(2)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
(3)图中心室正处于__收缩__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__关闭__状态。
(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哪几条相应的血管相连?2、4、1、3(填序号)。
【解析】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氧气由外界进入肺泡,又扩散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被排出体外,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由图中血流方向可知,血液由主动脉、肺动脉离开心脏,动力来自于心室的收缩,此时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24.如图是人体内的三种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血管①是________,如果其位于上肢,其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____。
(2)图中三种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填血管序号)。
(3)血管③的管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血管位于肺泡周围的话,其中血液的氧气含量比肺泡中的氧气含量______(填“高”或“低”)。
(4)图中a是具有运输功能的血细胞,其中富含________,该成分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静脉 静脉血 (2)② (3)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低 (4)血红蛋白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25.如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肺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左心房。
(2)血液由D流出到达F ,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填字母),完成了血液循环途径中的体循环。
(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壁最厚的腔是D(填字母),它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而不会倒流。

26.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食物所含的七大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________。
(2)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那么C的成分是________。
(3)复方丹参含片是一种含化剂,能自人体舌下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有效成份吸收完全、起效快,三分钟迅速解除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在临床应用中适用于急救、治疗和保健。该含化剂最终通过________静脉进入心脏。
【答案】 (1)维生素(2)氨基酸(3)上腔静脉
27.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生理过程叫__吸收__,A的结构名称是__右心房__。
(2)图中心腔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房室瓣__。
(3)人体的排泄主要通过__2__(填数字)过程。
(4)②和①相比,减少的物质有__尿素、氧(合理即可)__(至少写出两种)。

28.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__增高__(选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__减小__(选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__减小__(选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4)在某次户外比赛中,甲运动员受伤而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现有乙、丙、丁三人愿意为甲输血,医生用B型血的血清检验4人的血型,结果只有甲、乙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定,只有丁能为甲输血,则乙的血型是__D__。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5)已知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能释放16kJ的能量,某举重运动员在一次比赛时,将180kg的杠铃从地面举到2m高处,需消耗的葡萄糖的质量为__0.225__g(g取10N/kg,并设举重的能量全部来自体内葡萄糖的有氧代谢)。


考点三、血液与血管
血液成分
血管种类
1.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D )

A     B     C     D
2. 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D )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 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
B.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
D.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找到它
4.下表为甲乙丙丁四人血液化验的四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 mol/L
乙 胰岛素 1.7 5.0~20.0 MlU/L
丙 中性粒细胞 85.0 50~70 %
丁 血红蛋白 90 110~150 g/L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甲可能患有大脖子病,平时应多吃含碘元素的食物
B.乙可能患有糖尿病,平时应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C.丙可能有炎症,若是细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D.丁可能有贫血,平时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5.图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 )
A.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②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6.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A)
A. 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 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 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 血细胞、血小板、血浆

7.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C)
A. 动脉 a处  B. 静脉 a处
C. 动脉 b处  D. 静脉 b处
8.如图所示为小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能正确表示小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是(C)

A. 甲-a,乙-b,丙-c B. 甲-b,乙-a,丙-b
C. 甲-b,乙-a,丙-c D. 甲-c,乙-b,丙-a
【解析】 睡眠时呼吸频率最低、心率最慢、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最大;散步时呼吸频率较低、心率较慢、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较小;长跑时呼吸频率最高心率最快、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最小。

9.图甲是人体血液分层示意图,图乙是显微镜下人血永久涂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是因为血液中加入了抗凝血剂。
(2)图中①的名称是__血浆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水__;若某人的体检报告单上__②__(填序号,下同)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身体内的某部位有炎症;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细胞是图中的__③__。
(3)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图中的__④__所示的血细胞来运输。
(4)人体脐带血和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它能分化出图中的④②③。
【解析】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红细胞。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能运输氧;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10.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毫克/千克) 10 10
血红蛋白含量/(克/升)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 53 51
第二次 49 40
第三次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有什么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质量相近的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A__与氧结合的。
A.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肺泡 C.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 组织细胞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有影响)。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或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或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合理均可)。
【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出,随着注射溶液中醋酸铅的含量增加,家兔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下降,所以含铅食品对健康有危害。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的能力,结合的部位是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11.人在不同状态下,脉搏、血流速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某器官的速度,试分析:
①骨骼肌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②皮肤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血流量增大,加快废物排出,调节体温。
③冠脉循环在运动时血流量增大,心脏收缩舒张的能力增强,可以为血液循环提供充足的__动力__。
(2)根据图a中运动及休息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变化,你认为应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饭前、饭后不立即做剧烈运动。
(3)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比较谁的心脏更健康,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分别测量在运动前静坐时的脉搏频率;②分别做如下运动:甲散步,乙慢跑,丙快跑,运动3分钟后停止;③在运动3分钟时、运动停止3分钟时、运动停止6分钟时,分别测量每人的脉搏频率,测量结果如图b所示。运动停止时,__甲__同学的脉搏频率变化最大。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三人中丙的心脏最健康,则他们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丙在静坐时脉搏频率最小,运动时脉搏频率变化最小,停止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最快(至少答出两点)。为使实验更严谨,请为上述实验提两点改进建议:让三个人进行相同的运动;重复测量,求平均值。
【解析】 (1)①运动时,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加强,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经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②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加快废物的排出,有利于散热。③运动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为血液循环提供更多动力,输送给骨骼肌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2)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饭后不宜立即做剧烈运动。(3)由图b可知,甲的脉搏频率最大。丙在静坐时脉搏频率最小,运动时脉搏频率变化最小,停止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最快,可见丙的心脏最健康。为使实验更严谨,应控制三人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相同,并进行重复测量。

考点四、血型与输血
1.某班兴趣小组外出活动,一学生(血型为A型)发生意外导致大量出血,该小组中有甲、乙、丙、丁等4位同学主动为他献血,其血型鉴定结果见表。你认为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 B )
甲 乙 丙 丁
A型标准血清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同学列出的输血关系如下表,表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 A、AB A、O
B B B、O B、AB
C AB A、B、AB、O AB
D O O A、B、AB、O

3.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D )
A. 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4.给甲、乙、丙三人验血型,先用A型血清检验三人的血,结果是甲、乙两人血液发生凝集现象;再用B型血清检验三人的血,结果是乙、丙两人的血液发生凝集现象。那么三人的血型依次是( C )
A. B型、 A型、AB型 B.A型、AB型、O型
C.B型、AB型、A型 D.B型、O型、AB型
5.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爸爸、妈妈、小明的血型可能是( A )
A. 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 B.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
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 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
6.甲、乙、丙、丁、戊5人同去旅游,途中发生意外,甲受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下表是5人血型鉴定结果:(“+”表示发生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
甲 乙 丙 丁 戊
抗A血清 - - + - +
抗B血清 + - + + -

(1)5人中,血型是A型的是__戊__,血型是B型的是__甲和丁__,血型是AB型的是__丙__,血型是O型的是__乙__。
(2)输血时,应首先考虑由__丁__将血液输给甲。如果上述首选者因特殊情况不能供血时,还可考虑由__乙__将血液输给甲,在ABO血型系统中这类血型的人被称为“全适供血者”。

7.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次在给一位战士做手术时,需要输血,但是存储的血液恰好用完,需要找人输血,但是在场的战士没有与伤员血型相同的,白求恩挺身而出,说:“我是万能的输血者,抽我的!”
(1)白求恩是ABO血型系统中的__O__型。
(2)那次白求恩给伤员输了300 mL血液,会影响他的健康吗?__不会__。
(3)临床上常根据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选用不同的成分输到病人体内,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输入__C__。(填字母)
A. 血浆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
(4)安全输血应以输__同型血__为原则。

8.每次大地震后,我国人民都会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流动采血车前人流涌动,纷纷无偿献血。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的妈妈也想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但思想上有一些顾虑。该同学就向她妈妈解释说,人体内的__红骨髓__具有造血功能,适量的献血并不会损害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从而消除了妈妈的顾虑。
(2)医生要对自愿献血的人进行体检,并验血型。那么,献血前先进行体检的主要目的是防止__血液类传染病通过输血的途径传播__。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抽取组内甲同学的样血,进行血型鉴定。实验现象如下表:
操作 加入抗A凝集素的血清试剂 加入抗B凝集素的血清试剂
现象 不凝集 凝集

根据表中实验记录,则甲同学的血型是__B__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