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2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2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1 21: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民兵和人民自卫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以运动游击战、伏击战为主要战术,从敌人后方给日军有力打击,与国民党正面战场形成对日军腹背夹击之势的抗日根据地战场与游击战场。★平型关大捷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 。太原1937年9月山西东北平型关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林彪115师歼灭日军1000多人林彪2、概况平型关遗址★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 《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战争的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怎样看待抗战以来一直流传着的“亡国论”、“速胜论”?对这些问题,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对坚持长期抗战是不利的。毛泽东深感有必要对全面抗战10个月的经验做个总结性的解释,特别是有着重研究持久战的必要,以回答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批驳。 意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陕甘宁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延安军事上: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措施)地雷战 抗日战争时期,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百团大战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百团大战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2.概况1940年下半年华北 彭德怀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3.战果4.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位于山西阳泉的百团大战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