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考点一:泌尿系统
考点二:水盐平衡、尿液形成
考点三:营养的方式和新陈代谢
考点四:微生物的代谢
考点一:泌尿系统
考点二:水盐平衡、尿液形成
1.人体的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
A.?[2]内流动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6]内流动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4]内有血细胞、葡萄糖、尿素、水和无机盐等
D.?[5]肾小管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2.我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久坐伤肾;西医认为肾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作用非常重要,多喝水能护肾。下列有关肾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B.?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减少,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加
C.?肾脏对人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D.?尿液中出现一定量的血细胞、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病变
选项 甲 乙 丙 X结构
A CO2 葡萄糖 尿素 肺
B 尿素 O2 水分 肾
C O2 尿素 葡萄糖 小肠
D 葡萄糖 CO2 尿素 肾小球
3.如图为人体血液流经体内X结构前后甲、乙、丙三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示意图,则选项中组合正确是(??D )
A.?A?????????????B.?B??????????????C.?C??????????????????D.?D
4.建模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如果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有关模型a→→b的表述,错误的是(A)
A. 蛋白质→→氨基酸 B. 淀粉→→酒精和二氧化碳
C. 静脉血→→动脉血 D. 原尿→→尿液
5.下列能正确表示尿液形成过程的是( B )
A.血浆原尿尿液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原尿尿液 D.血浆原尿尿液
6.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D)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 ③④⑥ B. ⑥⑦⑧ C. ①③⑧ D. ④⑥⑦
7.肾衰竭的病人要进行血液透析,否则会因中毒而死亡,原因是肾衰竭的病人不能排出体内产生的(D)
A. 二氧化碳 B. 多余的水分 C. 无机盐 D. 尿素等废物
8.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静脉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静脉的血液中( B )
A.氧含量减少,尿素等废物增多 B.氧含量减少,尿素等废物减少
C.氧含量增多,尿素等废物增多 D.氧含量增多,尿素等废物减少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 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被称为排泄
B.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都能排出代谢废物
C. 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比原尿中尿素的浓度高
D. 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10.人体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2]内流动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6]内流动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4]内有血细胞、葡萄糖、尿素、水和无机盐等
D.[5]肾小管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11.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12.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肾单位中的④也属于循环系统
B.②和①中液体成分比较,氧和尿素含量减少
C.若检测到③的液体成分中存在血细胞,可推知B处器官发生病变
D.过程A和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13.体检时通常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如表是某同学体检报告单中血浆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成分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蛋白质
血浆 0.1 0.03 0.72 7.5
尿液 0 1.8 1.1 0.1
A. 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
B. 尿液中尿素浓度上升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C. 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 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一定是因为肾小球有炎症
14.如图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尿素、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a、b、c、d内的液体及x、y、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D )
A.b内是原尿,y是蛋白质 B.c内是原尿,y是葡萄糖
C.a内是血液,z是葡萄糖 D.d内是尿液,x是尿素
15.我市部分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营养餐,营养餐中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关于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淀粉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
B.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C.正常尿液中一定含有a物质
D.淀粉的消化需要胃蛋白酶的参与
16.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部位的示意图,图中a为血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
A.若X为小肠,则a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B.若X为肺,则a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C.若X为肾小球,则a为静脉
D.若X为心脏,则a为动脉
17.图示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若b为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c的名称是肺静脉,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②
B.若b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②
C.若b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①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D.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曲线②为蛋白质和血细胞
18.如图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A)
A. 脑 B. 肾 C. 小肠 D. 肺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时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时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时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持平。故脑符合。
19.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某种单细胞真菌M,测得不同氧含量下CO2释放量与酒精生成量,如图所示。
(1)本实验说明,真菌M在氧含量低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2)真菌M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
(3)当真菌M密度较小时,怎样才能获得较多的酒精?先通入空气,使真菌M大量繁殖,再密封起来使之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由图中曲线可知,真菌M在含氧量低时,CO2释放量较小,而酒精量生成较多,说明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浓度增加,CO2释放量增加,而酒精生成量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真菌M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兼顾。
20、如图流经泌尿系统的某些结构时,血浆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血液流经泌尿系统的________器官。
(2)血液流经该器官时,通过________形成原尿;通过________形成终尿。
(3)甲物质是________。
(1)肾脏 (2)肾小球 肾小管 (3)蛋白质
21、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模式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①__(填序号)。
(2)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后,血液中尿素含量会__减少__(填“增加”或“减少”)。
(3)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它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4)若尿液中检测出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限,也可能是体内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导致的。
22、如图所示是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几种成分在各种液体中百分含量的变化,字母表示肾脏的有关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甲、乙所示物质分别是蛋白质、葡萄糖、尿素中的哪一项?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B]________内的液体叫________。
(3)图中表示有重吸收功能的是[____]________。
(1)尿素 葡萄糖 (2)肾小囊腔 原尿 (3)C 肾小管
23、如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网,那么B代表的血管是肺动脉;流经C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或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那么这时C代表的器官是__小肠__。
(3)如果C代表肾脏,那么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
(4)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__m__(填“m”或“n”)端。
【解析】 (1)血液流动方向总是从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在肺部经过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血液经过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会明显增加。(3)尿液的形成都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被蛇咬伤,蛇毒先进入人体的静脉,为防止蛇毒快速扩散,故应在静脉的近心端用止血带扎住。
24.如图表示人体几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中a、b、c、d、e代表不同的物质,F表示其中的一项生理过程。
(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__AB___。
A.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C.b表示吸入肺泡的空气,c中含量最高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D.正常情况下,e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葡萄糖、水、无机盐及含氮的废物
(2)土豆内含有淀粉,淀粉主要是通过植物的___光合_____作用合成的。
25.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图中A~D代表不同系统,a~d代表不同物质,①~④代表不同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是__吸收__。当b进入血液后由血液中的红细胞运送,过程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当b进入B系统时,肋间外肌处于__收缩__状态,肺内气压变__降低__。
(3)尿素主要通过D系统排出体外,构成该系统主要器官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该图中具有排泄作用的系统是__BD__(填字母)。
【解析】 (1)据图可知,A、B、C、D分别代表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a、b、c、d分别代表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和尿液,①代表吸收过程、②代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③代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④代表滤过作用。当b氧气进入血液后由血液中的红细胞运送,过程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2)吸气时,肋间外肌处于收缩状态,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3)构成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6.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生理过程叫__吸收__,A的结构名称是__右心房__。
(2)图中心腔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房室瓣__。
(3)人体的排泄主要通过__2__(填数字)过程。
(4)②和①相比,减少的物质有__尿素、氧(合理即可)__(至少写出两种)。
考点三:营养的方式和新陈代谢
考点四:微生物的代谢
1.当人体深而窄的伤口内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后,伤口坏死组织增多,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这种细菌的代谢方式应属于(B)
A. 异养需氧型 B. 异养厌氧型 C. 自养需氧型 D. 自养厌氧型
2.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植物在白天进行同化作用,晚上进行异化作用
B. 健康人进食后,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其尿液中也可能出现大量葡萄糖
C. 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
D. 脂肪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生物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故A错误;健康人进食后,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降低,但其尿液中不可能出现大量葡萄糖,故B错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酵母菌,其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异养生物,故C正确;脂肪属于油脂,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3.来自不同纬度地区的A、B两种小型陆地哺乳动物的体重、年龄、健康状况都相似,将它们分成数量相等的2组,每天每只仅喂食80克糖类饲料(自然状态下A、B两种动物每天每只进食80克左右糖类饲料),两者在相同自然环境下持续实验10天,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动物 排泄和排便的失水量/(克/天)
尿液 汗液 粪便
A 15 43 5
B 30 75 15
(1)若每只动物每天进食的80克糖类饲料(以含66克葡萄糖C6H12O6计算)在体内都完全氧化为H2O和CO2,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至少应给每只A种动物补充__23.4__克水。
(2)B种动物平时生活的地区最有可能是湿润地带(填“干旱地带”“湿润地带”或“寒带”)。
(3)10天后A种动物都存活,而B种动物全死亡(无细菌和病毒感染及相互撕咬),从实验数据看引起B种动物死亡的最可能原因是缺少水分。研究表明A种动物活动强度远不如B种动物,产生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燥环境的适应。
【解析】 (1)设66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后生成水的质量是x。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180 108
66克 x x=39.6克
由表可知,A种动物一天失水量为15克+5克+43克=63克,还应给其补充的水量为63克-39.6克=23.4克。
(2)由表可知,B种动物每天的失水量(120克)大于A种动物的失水量(63克),故其最有可能生活在湿润地带。(3)因实验过程中,每天每只动物仅喂食80克糖类饲料,而此部分饲料新陈代谢产生的水分远少于B种动物每天的失水量,故B种动物死亡的最大可能原因是缺少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