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如歌的行板 课件(2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如歌的行板 课件(28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2 07: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七彩的管弦思考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1、弦乐器组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2、木管乐器组
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3、铜管乐器组
圆号、长号、小号、低音号
4、打击乐器组
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三角铁等
有的乐队还根据所演奏的作品的需要,增设一个
色彩乐器组组成五个部分。
5、色彩乐器组
钢琴、 竖琴
弦乐组
弦乐器组 大提琴 中提琴 小提琴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木管组短笛小号长号圆号大号铜管组打击乐器组锣三角铁铃钹定音鼓架子鼓小鼓 大鼓 木琴响板木鱼 铃鼓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请欣赏思考1、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2、你认为此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小提琴小提琴(violin)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
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 请欣赏
思考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你认为此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请欣赏思考1、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2、你认为此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大提琴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大提琴演奏 如歌的行板
《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提到俄国作曲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的人们。
什么是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顾名思义,就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
室内乐的重要表演形式是弦乐四重奏相 关 知 识室 内 乐 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
现在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奏曲。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创 作 背 景
1869年,二十九岁的柴可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庄园里。有一天,他正在创作歌剧,忽然他听到窗外粉刷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悠长缓慢、情感真挚的歌曲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淳朴美丽又婉转凄恻的民歌萦回在他的梦中。
第二天,柴可夫斯基再也抵挡不住这种诱惑,他找到唱歌的匠人,把民歌的曲调和歌词记录下来,并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两年以后,在他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这首民歌作为第二乐章的主题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如歌的行板》。
1877年初,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来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到了这首《D大调弦乐四重奏》。他被“如歌的行板”所深深感动,怆然泪下。并说通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体验俄罗斯民歌的韵味学唱《夜歌》
体验俄罗斯民歌的韵味。
凄凉、哀婉、深沉、凝重
表达沙俄时代受压抑的俄罗斯民众的凄苦与忧伤
请欣赏思考《如歌的行板》这一乐
章为多少部分?每个部
分的音主题表现了怎样
的音乐情绪?
观看视频《如歌的行板》
分段欣赏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音乐主题:主题一
旋律委婉 ,给人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十分压抑。
主题二
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处忧郁、急躁不安的情绪。
主题三
是第一主题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
音 乐 主 题作品色彩忧郁、朦胧、暗淡,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乐曲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这就是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并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原因。《 如 歌 的 行 板》1、聆听音乐片段,判断哪个作品属于弦乐四重奏
A《野蜂飞舞》 B《天空之城》 C《卡农》2、聆听音乐片段,完成填空
你听到的乐曲《 》由 (国
家)作曲家 创作,所采用的演奏形
式为 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最为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像这样经典的作品还有许许多多,音乐大师们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聆听他们的作品,仿佛我们直接面对他们,好像在超越时空,跨越历史的聊天,恳谈,是心往神交的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