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一、以身许国制核弹
二、开道航天壮国威
三、忧国忧民研魔稻
四、古为今用萃青蒿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标:
1.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2.了解邓稼先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主学习:
1.找出“两弹一星”指的具体内容、成功发射时间和代表人物,以及发射的意义。
2.找找我国航天工程的发展进程和重要代表人物。
3.找出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突出贡献。
4.50年代,毛泽东针对科学文化工作提出什么方针?有哪些重要作品?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邓稼先
(1924-1986) “两弹一星功勋奖”一、以身许国制核弹“两弹”现在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
“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什么是“两弹一星”?【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一、以身许国制核弹材料一 为了帮助友好邻邦,也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很快夺取汉城,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气急败坏,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并在关岛进行了核演习。
材料二 1955年和1958年我国在解放一江山岛和炮击金门期间,又两次遭到来自美国的核威胁。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研制核武器?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两弹元勋”邓稼先
(1924-1986) 一、以身许国制核弹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一、以身许国制核弹核弹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一、以身许国制核弹核弹——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核弹人造地球卫星导弹二、开道航天壮国威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思考:“两弹一星”的成功具有怎样的意义?思考:“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它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99 神舟一号 2003神舟五号 神舟七号 2008 无人飞船 空间对接 漫步太空 载人飞船2016神舟十一号 新闻发布会 假如你是科技馆的志愿者解说员,请你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杨利伟翟志刚 2004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袁隆平颁奖词中是这样说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三、忧国忧民研魔稻 (60年代初)冬天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举目山川暮色,他(袁隆平)不由得忆起了“山寒水瘦”的诗句。他远远望去,但见城边的沅水桥头挤满了人。他不由得快步走近人群,只见桥上横卧着两具枯瘦如柴的饿殍,围观的群众,人人脸上堆满了忧伤。
……这惨痛的一幕,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就这样向着威胁人类的“饥饿恶魔”发起了挑战。
——祁淑英《袁隆平传》三、忧国忧民研魔稻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三、忧国忧民研魔稻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三、忧国忧民研魔稻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她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古为今用萃青蒿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医学奖。
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四、古为今用萃青蒿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四、古为今用萃青蒿1、“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化领域发展状况如何? 话剧《茶馆》音乐舞蹈剧
《东方红》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一、以身许国制核弹
二、开道航天壮国威
三、忧国忧民研魔稻
四、古为今用萃青蒿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中国脊梁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A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A3、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1960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D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A5、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材料一
材料二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材料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意义?
3. 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科技强军、科技强国 谢谢老师们的指导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思考:
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文化的世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 神舟系列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 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 农业、医学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