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3 09: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 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 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是( )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1966年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  )



A. 国家利益至上
B. 多极化趋势加强
C. 法国地位变化
D. 北约生命力旺盛



4.某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 欧盟成立
C. 苏联解体
D. 9·11事件



5.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在此,丘吉尔认为( )



A. 全面“冷战”不可避免
B. 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 “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 “冷战”是一场投有硝烟的战争



6.“德意志统一”与“两德合并”是人们对近代以来德国两次统一的习惯性称谓。这两次统一的共同点是( )



A. 东部地区被西部地区合并
B. 促成欧洲格局重大变化
C. 经济需求决定了统一进程
D. 确立联邦议会共和体制



7.读下表可以得出(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 苏联对西欧的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 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 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8.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 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 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 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9.2015年11月24日,一架俄罗斯苏24战机在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执行任务时,被土耳其空军两架F16战机击落。土耳其方面声称击落俄罗斯战机是因为这架战机侵入了土耳其领空,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却说俄罗斯是在打击恐怖主义时被人背后捅了一刀。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形势再度出现动荡的趋势,对这一形势的认识最恰当的是( )



A. 国际恐怖主义严重破坏世界和平
B. 大国矛盾尖锐,世界局势空前紧张
C. 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D. 霸权主义把世界推到世界大战边缘



10.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



A. 变两欧为其商品市场
B. 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 恢复两欧社会经济
D. 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11.2012年2月22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 )



A. 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 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
C. 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
D. 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



12.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的核心是(  )



A. 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 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
C. 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D. 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



13.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



A. 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 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 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 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14.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
B. 古巴导弹危机
C. 马歇尔计划
D. 两极格局瓦解



15.1947年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西克森强调:“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接着美国采取的相关行动是( )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发动朝鲜战争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16.欧洲共同体于1967年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是( )



A. 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B. 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
C. 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
D. 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17.早在1944年3月……他(戴高乐)提议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中海”。“西方集团”的组建始于(  )



A.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 欧洲共同体



18.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 )
①抑制和削弱强权政治 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消除国际恐怖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联合国成立后一度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 在争霸中,苏联一度处于优势
B.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C. 西欧、日本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2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 美苏冷战
B. 和平与动荡并存
C. 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1.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 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2.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



A. 柏林事件
B. 朝鲜战争
C. 古巴导弹危机
D. 越南战争



23.苏联“八一九”事件反映的矛盾是(  )



A. 苏联与美国的矛盾
B. 苏联社会内部的矛盾
C. 苏联与中国的矛盾
D. 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矛盾



24.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的是( )



A. 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 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增强
C.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 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25.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



A. 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 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 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 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6.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年北约组织的最高军事领导人艾森豪威尔宣称:“只要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居民便无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应有的成就……然而满足于目前而对未来的美好前景毫无向往的人们,是无法确保他们自己的安全权的。只有以联邦的形式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获得欧洲的安全,才能继续对西方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
——[法]让·莫内《让·莫内回忆录》
材料二 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说:“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欧洲统一起来反对美国的任何想法都是荒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西欧的自由要归功于当年美国军人的决定性伸入,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得安全;欧洲决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法]格罗赛《战后欧美关系》
材料三 1995年12月签署的《跨大西洋关系新纲要》写道:“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我们促使对手变为盟友,专制变为民主。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这些都是史诗般的成就。今天我们面临国内外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我们服务得如此之好的伙伴关系……”
——叶江《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支持欧洲联合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现其意图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总统对美欧关系的定位。并说明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诗般的成就”的突出表现和美欧关系的未来走向。
(4)据美欧关系的变化,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材料二 1997年6月,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在美国丹佛召开。东道主克林顿给每位客人定做了一套牛仔服,让他们乔装打扮出席宴会。德国总理科尔和法国总统希拉克不领美国总统的情,坚持要自己选择服装。对此,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牛仔服事件说明欧洲人的腰越来越硬了,欧洲人越来越自信了。材料三 2012年10月25日,四十一年前的今天,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通过联合国加入了世界体系,逐步走向一个在国际制度下发挥作用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建设性地参与了重大国际问题的磋商、谈判,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中国为推动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国际上的贫富不均,努力缩小南北差距,作出了显著贡献。材料四:今天的世界已发生巨变,从单极向多极演变的世界,更需要规则,更需要加强像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多边机构的规制和管理能力。让联合国发挥更多且更坚实的作用,是大势所趋。(1)材料一中“美国对手的垮台”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导致了何种国际格局的终结?(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制约美国独霸世界的力量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3)依据材料三的信息推算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哪一年?为什么今天的中国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4)材料四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9.情境材料

探究思考
(1)你能说出左边漫画的寓意吗?右边漫画中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应该是谁?为
什么?
(2)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
己”,对此你如何理解?
(3)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0.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共同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请完成:
(1)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C
22.【答案】C
23.【答案】B
24.【答案】B
25.【答案】D



26.【答案】(1)意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抗苏联。
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
(2)定位:结盟同时保持独立性。
原因: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依靠美国求得安全;西欧的自由依赖美国而重建。保持独立性原因:欧洲联合实力强大。
(3)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走向:合作与冲突并存。
(4)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
【解析】(1)第一小问意图,根据材料一中“只有以联邦的形式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获得欧洲的安全,才能继续对西方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可知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抗苏联;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的相关政策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定位,根据材料二中“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可知结盟的同时保持独立性;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得安全……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可知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依靠美国求得安全,西欧的自由依赖美国而重建,欧洲联合实力强大。
(3)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三中“我们促使对手变为盟友,专制变为民主”可知其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二小问走向,结合当今欧美关系的状态分析作答即可。
(4)根据材料二中“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得安全……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可知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等。
27.【答案】(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2)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多强”力量不断增长;联合国的影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1971年;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4)国际格局多极化;遵守规则,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各国之间要加强合作,多沟通交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不搞霸权主义,不干涉别国内政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思接近也适当给分)
【解析】(1)材料一中“美国对手的垮台”指的历史事件是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或雅尔塔体系的崩溃。(2)阅读材料二可知,制约美国独霸世界的力量有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多强”力量不断增长;联合国的影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等。(3)依据材料三的信息推算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今天的中国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4)材料四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国际格局多极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遵守规则,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各国之间要加强合作,多沟通交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不搞霸权主义,不干涉别国内政等。
28.【答案】(1)冷战政策或“遏制”政策。具体体现: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反共,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2)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原因: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赛让美苏实力相对下降,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引用的信息“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北大西洋公约》”可知是冷战的具体表现;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可知是杜鲁门主义援助土耳其;依据“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可知是马歇尔计划;依据“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可知是北约。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说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以及欧洲联合、日本强大以及中国振兴的角度组织答案。
29.【答案】(1)寓意:苏联解体。人物:戈尔巴乔夫。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以“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直接导致苏联解体,葬送了苏联。
(2)这句话的含义是苏联解体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
巨大障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模式上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是其历史原因;经济困难和政局动荡是其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是其直
接原因。
(3)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
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
【解析】根据图片提取信息分析。
30.【答案】(1)变化: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趋势: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
(2)趋向: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内部原因: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欧共体成员国的利益;外部原因:超级大国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
【解析】解题需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第(1)问要紧扣“规模的变化”和经济领域的“演进趋势”;第(2)问要认识到两个组织的政治职能,回答内外原因要考虑欧共体自身和美苏争霸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