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第八单元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训练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第八单元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训练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4 16: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钾 B.铁 C.铜 D.金
2、现有X、Y、Z三种金属,若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若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Y表面有银析出,Z没有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A.X>Y>Z B.X<Z<Y C.X>Z>Y D.X<Y<Z
3、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4、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M可能是铝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6、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7、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s,发生Al2O3+6HCl=2AlCl3+3H2O反应
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8、如图所示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铜的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
B.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Cu>Ag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2+Cu=Ag+Cu(NO3)2
9、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固体为银
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C.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D.d点所得固体为银、铁
10、向一定量的Al粉中加入稀硫酸,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

11、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的现象为:铝丝表面生成红色的铜
B.实验乙的反应原理为:Cu+AgNO3=Ag+CuNO3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若用CuCl2替代CuSO4就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12、如图所示是X、Y、Z三种金属在容器中的反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三种金属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C.若Z能从金属Y的盐溶液里置换出Y,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D.若X为金属锌,则Y可能是铁
13、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没有Zn
B.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溶质只有Zn(NO3)2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Cu(NO3)2、AgNO3
D.滤渣里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二、填空题:
1、结合所给“常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1)铜、铁、银、镁、氢。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镁、铁、氢、铜、银;
(2)将银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无现象 ;
(3)将细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
(4)在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的物质一定含有铜、铁 。
2、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A,写出A的化学式 Fe3O4。
(2)若要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需选用Fe、Ag和X溶液三种试剂,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
(3)若X为稀硫酸,向Fe和X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对滤渣和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分析正确的是C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和ZnSO4??B.滤渣中只含有Fe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SO4???D.滤渣中一定含有Zn和Fe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究活动:
[进行猜想]同学们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清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 Fe>R>Cu;猜想三:Fe>Cu>R,
[实验探究]同学们根据实验药品和仪器、分别用下列两种方案完成探究实验,
方案 主要操作 主要规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粗细相同的R丝、铁丝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 (选填“能”或“不能”)燃烧 金属活动性:
将打磨好的铁丝插入放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金属活动性:
Fe>Cu
乙 打打磨好的R丝、铁丝、铜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选填“快”或“慢”)铜丝表面 气泡。 金属活动性:
R>Fe>Cu
【表达交流】写出铁丝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AgNO3+2Ag+Fe(NO3)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
【探究结论】同种实验方案都得出猜想一 正确。
【归纳总结】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盐溶液 是否反应。
【拓展应用】利用下列五组试剂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原理上分析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②③⑤
①Cu、ZnSO4溶液、Ag
②稀硫酸、Zn、Cu、AgNO3溶液
③Ag、Zn、CuSO4溶液
④Zn、Cu、Ag、稀硫酸
⑤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4、 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为此,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室温下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打磨后大小相同的铝片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2)x=5 ,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进程/min 1 2 5 15 20
pH=1 的 HCl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铝片耗尽
pH=1 的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查阅资料】: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之间的反应实际上是金属与酸中?H+发生反应;pH?相同的酸,H+浓度相同。
【提出问题】:铝片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铝表面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有保护作用,使H+与铝不易接触。
猜想二:Cl-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促进作用 。
猜想三:SO42-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阻碍作用。
【实验验证】:
编号
?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将去膜的铝片(少量)与 HCl 反应 有大量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2 将去膜的铝片(少量)H2SO4 反应 起初能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3 取表面积相同,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加入pH=1、等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中 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1gNaCl晶体
有大量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1g硫酸钠晶体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不成立
(3)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B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
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
D.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C 5、D 6、C 7、B 8、D 9、A 10、C
11、C 12、C 13、A
二、填空题:
1、答案为:(1)镁、铁、氢、铜、银;(2)无现象;(3)Cu+2AgNO3═2Ag+Cu(NO3)2;(4)铜铁。
2、答案为:(1)Fe3O4;(2)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3)C。
3、解:【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猜想二:Fe>R>Cu;?猜想三:Fe>Cu>R;故填:Fe>R>Cu;
【实验探究】方案甲:将打磨好的粗细相同的R丝、铁丝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但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R>Fe;故填:不能;R>Fe;
因为铜的活动性大于铁,所以将打磨好的铁丝插入放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会观察到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故填: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方案乙: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说明R比铁活泼;铜丝表面没有产生气泡,说明金属活动性:R>Fe>Cu;故填:快;没有产生;
【表达交流】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Fe+2AgNO3+2Ag+Fe(NO3)2;置换反应;
【探究结论】以上实验方案的现象均说明金属的活动性:R>Fe>Cu,即猜想一正确;故填:一;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化合物溶液是否反应。
故填:化合物溶液;
【拓展应用】①Cu、Ag都不与ZnSO4溶液反应,说明了Zn的活动性大于Cu、Ag,但不能比较Cu、Ag的活动性强弱,故①不能过到实验目的。
②Zn能与稀硫酸反应,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了Zn的活动性大于Cu,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Cu的活动性大于Ag,能验证银、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②能过到实验目的。
③Zn能与CuSO4溶液反应,Ag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能验证银、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③能过到实验目的。
④Zn能与稀硫酸反应,Cu、Ag都不与稀硫酸溶液反应,说明了Zn的活动性大于Cu、Ag,但不能比较Cu、Ag的活动性强弱,故④不能过到实验目的。
⑤Cu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能验证银、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能过到实验目的。
故填:②③⑤。
4、解:(1)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故填:2Al+3H2SO4═Al2(SO4)3+3H2↑;
(2)本实验利用的控制变量法,盐酸和硫酸的体积不是变量,所以x=5mL,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猜想与假设】猜取表面积相同,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加入pH=1、等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1gNaCl晶体,有大量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1g硫酸钠晶体,无明显现象,猜想三不成立;故答案为:5mL;气泡产生的快慢;氯离子能加快H+与金属铝的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1g硫酸钠晶体;
(3)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