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课件35张PPT。课件38张PPT。课件12张PPT。课时作业2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美国控制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大为增强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优势地位,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故选C项。
答案:C
2.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盐城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此过程中,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资金援助(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建设新能源……国家级产业基地”属于长期性的发展计划,需要向世界银行申请援助,故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责是稳定国际汇兑,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在国际收支方面出现的暂时困难,故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不具有提供贷款的职能,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多边合作组织,不提供贷款,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9·邵阳高一检测]图一到图二的历史变迁( )
A.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
B.确立了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C.逐步建立起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D.构建了黄金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
解析: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故选A。
答案:A
4.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日凌晨1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将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得以弥补
B.利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C.发达国家丧失了对IMF的主导权
D.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和制度化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并不能弥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A项错误;“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B项正确;人民币加入SDR并不能撼动发达国家对IMF的主导地位,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中国加入SDR并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和制度化,D项错误。
答案:B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后来,这一建议体现为( )
A.成立世界银行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北约的建立
D.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出美国的目标集中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国际贸易进行了规范,B项正确。A、D两项都是着眼于世界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不符;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的军事组织,可排除。
答案:B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的积极意义在于( )
A.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C.直接推动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解析: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故选D。
答案:D
7.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1938年,世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只增长0.7%,而到战后的1948~197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7%。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各国贸易壁垒被取消
C.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D.国际贸易组织纷纷建立
解析:1913~1938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世界经济体系,各国推行贸易保护战、关税战,使世界出口贸易发展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贸总协定达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大推动世界出口贸易发展,从而出现材料中战后1948~1976年平均增长率大增,故A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改善本国的经济形势,纷纷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倾销战、关税战,使危机进一步恶化。各主要国家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结成法西斯同盟,走上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道路,而战争使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更加严重。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国别
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注:美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在1937年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的46.04%,到1948年占74.6%)
——岳麓版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背景。
(2)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体系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如何评价该体系?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及二战带来的影响、美国的地位变化等方面作答即可。第(2)题,第一小问要注意从表面目的和真实目的两方面来回答;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有识之士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他们主张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以稳定世界经济;二战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西欧衰落,美国迅速崛起;美国的积极倡导。
(2)目的:表面目的是削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真实目的是占领世界市场。
结果:通过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评价: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课时作业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的威胁 D.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团结后逐步强大起来的欧洲,排除。C项是外因,不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排除。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D项与史实不符。由所学可知,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故选B项。
答案:B
2.从1952年至今,欧洲的一体化不断发展,它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这里的“整体利益”是指( )
A.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B.共同的农业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体系
C.健全的共同市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健全的共同市场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通过联合可以增强西欧的竞争实力。因此这里的“整体利益”就是指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
答案:A
3.有人评价《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条约标志着( )
A.欧洲实现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B.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
C.欧共体建立了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D.欧元的诞生
解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立了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和步骤,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使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答案:B
4.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国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国对墨西哥下降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最能说明(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侵略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C.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技术水平低
D.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认识。依据题干中“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可知,在自由贸易区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由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二者的合作面临挑战,故B项正确。
答案:B
5.在一节讨论课上,学生甲认为“2001年APEC上海会议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学生乙认为“APEC上海会议通过的决议我国不一定执行”。对甲、乙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A.学生甲正确,学生乙错误 B.学生甲错误,学生乙正确
C.学生甲和学生乙都正确 D.学生甲和学生乙都错误
解析:APEC议事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故学生甲错误;APEC通过的决议不具有强制性,各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实施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故学生乙正确。
答案:B
6.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 )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A项是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
答案:A
7.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三个组织都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故A项错误;欧洲联盟的性质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它的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故B项正确;三个组织都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也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故C项为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1年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主张。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3)制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4)建立一个旨在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材料二 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还规定的目标包括:(1)促进平衡持久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一致性;(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3)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
(1)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析欧共体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签署的条约内容中概括其内容,其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从材料一中的“经济货币联盟”和材料二中的“作为一个政治同盟”两句话中分析其变化和性质。第(3)题,结合欧共体的影响说明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
答案:(1)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和货币兑换率;设立欧洲中央银行等。基本性质是一个经济货币联盟单位。(2)呈现出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变化趋势;基本性质是由经济货币联盟发展为政治经济联盟。
(3)经济上,欧盟(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其实力是任何人所不能忽视的;政治上,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课时作业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
1.[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是美国福特汽车零部件来源示意图。该图能够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B.贸易集团化
C.货币一体化 D.区域集团化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福特汽车生产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题目重在强调生产的全球化,没有体现贸易集团化、货币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故B、C、D项排除。
答案:A
2.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②两极格局的瓦解 ③国际分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赖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分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赖、跨国公司的推动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D
3.据统计,1960年,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的人均收入比是30?1,而2 000年是74?1;1980年,最不发达国家有20多个,但到2000年联合国成员中这样的国家已有48个。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B.两极格局瓦解造成动荡
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解析:材料说的是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提到的贫富差距问题在1960年和1980年就已存在,与两极格局瓦解无关,故B项错误;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有利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国际贸易有很大影响,但对贫富差距问题没什么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4.1995年运行了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 )
A.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B.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C.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化
解析: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的宗旨都是要促进贸易自由化,但是关贸总协定是临时性多边贸易协定,而世贸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多边贸易秩序相对强化,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5.世贸组织的建立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是由于其在决策中采取( )
A.“求同存异”方式 B.自愿自主方式
C.“完全协商一致”方式 D.完全统一方式
解析:从材料中“抑制……强权政治”可以判断答案为C项。A、B两项所述的方式都不可能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D项表述不符合不同国家不同发展程度的现状。
答案:C
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 )
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
B.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
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D.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解析: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均是在强调“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但是并不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表明了“中国需要世界”。
答案:B
7.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短缺、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触及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对策应是( )
A.各自为政,互筑壁垒
B.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区别对待政策
C.各国携手,共同应对
D.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解析: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携手合作解决问题,C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截至2015年7月,世贸组织共有成员国162个。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哪些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贸组织的任务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你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怎么办?
解析: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推动全球化的因素和全球化的趋势。第(2)题,应注意结合世贸组织的宗旨和作用作答。第(3)题,应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说明。
答案:(1)交通运输技术、通信技术(或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经济全球化趋势。
(2)任务: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意义: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3)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