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作业)第9课 劝学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作业)第9课 劝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2 21:46:32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课时作业9 劝学
[基础演练]
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zhòng绳:合于拉直的墨线。   róu:使……弯曲。
B.槁暴gǎopù:枯干。槁,枯;暴,晒。 砺lì:磨刀石。
C.参省cānxǐng:检查、反省。 跂qǐ:踮起脚。
D.驽nú马:骏马。 镂lòu:雕刻。
解析:驽马是指劣马。
答案:D
2.对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通“爆”,强烈)
B.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C.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禀赋)
D. 以为轮 (”通“煣”,用火烤)
解析:“暴”通“曝”,晒。
答案:A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曲中规 (合乎、符合)
B.声非加疾也 (洪亮)
C.而闻者彰 (明显)
D.假舆马者 (借助)
解析:“彰”是“清楚”的意思。
答案:C
4.下面各句中的“之”字全是代词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解析:①⑤⑥句是代词,②句是动词,③④⑦⑧句是助词。
答案:B
5.对“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关系)
B.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关系)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顺承关系)
D.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转折关系)
解析:连词,表并列关系。
答案:D
6.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解析:A项“日”,名词作状语。C项“水”,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
答案:B
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解析:A.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C.古义:寄居存身。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具体人身上或事物上。D.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答案:B
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B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4)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     ,     。
(5)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答案:(1)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5)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达到 隔断 猛烈 功劳 B.得到 渡过 大 成绩
C.得到 断绝 快 功绩 D.达到 横渡 强 成功
答案:D
11.为下面句中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解释(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答案:C
12.下列各句中的“而”和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解析:B是顺承关系,其他都是转折关系。
答案:B
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解析:“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
答案:C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2)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3)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课外迁移]
(一)翻译下列文段并体会其主旨。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15.翻译下面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2)“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16.师旷在劝学时突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手法。本文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参考译文】
晋国的平公(国王)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17~22题。
知 化
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①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②。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郏?涫ぶ??浜蠡嘉囱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