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3 溶液的浓度 同步练习 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3 溶液的浓度 同步练习 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4 17: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 溶液的浓度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如图所示,20℃时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溶质质量:Ⅰ=Ⅲ>Ⅱ B.溶剂质量:Ⅰ>Ⅲ>Ⅱ
C.溶液质量:Ⅰ>Ⅱ=Ⅲ D.溶质质量分数:Ⅰ<Ⅱ=Ⅲ
2.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溶质结晶析出
C.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后,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10%的NaCl溶液的浓度一定比5%的NaCl溶液的浓度大
3.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100g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5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D.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5.关于如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500g溶液中含溶质30g
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50g
C.500m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取出 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
6.现有一杯5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80℃ D.降温到20℃
7.用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8.对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某物质的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 10g 水 ②加入 10g 同种溶质,且完全溶解 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 10g ④蒸 发掉 10g 水,无晶体析出。操作后的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是(  )
A.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硝酸钾,溶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C.一定量水中加入浓硫酸
D.加热蒸发稀盐酸
11.新鲜的冬瓜内盛有5%的NaCl溶液,现将一木块放入此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木块露出水面 的部分高为h,如图所示.问过一天后的h值与原来相比(不考虑水的蒸发现象)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20℃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浓度的是(  )
A.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
B.降低温度到10℃
C.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D.升高温度到30℃
13.某工厂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质量分数约为30%的稀硫酸供生产使用.配制时所用的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
A.1:3 B.1:4 C.1:5 D.1:6
14.“先锋Ⅳ”是一种抗生素,可用于肌肉注射.常用的“先锋Ⅳ”为粉末状固体,每瓶中有抗生素0.5g,注射时应配置成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高于20%,则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 g B.2 g C.3 g D.4 g
15.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  )
A.436.8 mL B.453.7 mL C.456.0 mL D.458.3 mL
16.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l0g这种浓硫酸 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

A.39g B.49g C.71.76g D.18g
17.现有100克浓度为10%的某溶液,若使其浓度变为5%,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溶剂的质量增加一倍 B.溶质的质量增加一倍
C.溶质的质量减少一半 D.加入100克水
18.高氯酸钾( K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一定有晶体析出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20℃时,向2 g高氯酸钾中加入98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19.下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B.恒温时将NaCl不饱和溶液不断蒸发水
C.向饱和C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CaO固体
D.20℃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20.40℃时,20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后,再冷却到40℃,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①溶液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③溶剂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⑤硝酸钾的溶解度.(  )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
21.下表是甲、乙两种固体的部分溶解度(单位:g/100 g水)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甲的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乙的溶解度 7.0 12.5 21.5 38.8
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B.10℃时,含水100g的乙的饱和溶液中,放入12.5g甲,甲不能溶解
C.控制温度在20℃~30℃之间,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甲是易溶的物质,乙是可溶的物质
22.有关溶液(溶质为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B.只要温度不变,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23.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
25.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1.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2.4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50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1% B.17.4% C.22.2% D.36.1%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6.多角度地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将生石灰与足量的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属于   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属于   。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
(2)不能用于说明CuSO?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是   
A.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
B.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
C.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
D.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3)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名称 投入质量 20℃时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 40g 36g/100g水    
硝酸钾 30g 31.6g/100g水    
胆矾 25g 32g/100g水    
(4)20℃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②若D点对应的是120g水,则溶质质量为   g:
③如图可知溶液A点转变成B点状态,可通过增加溶剂(加20g水)的方式实现。则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   方式实现。
④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27.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x 169 246
①表中“63.9”的含义是   。
②20℃时将31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若升温到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③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最佳方法是   。
④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KNO3质量/g 40 50 60 7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105
由实验可知   。
A.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乙和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丙和丁所得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等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8.根据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KNO3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   ℃。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其含义是   。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
③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
④60℃时,对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如A烧杯)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D   E(填“>”或“<”或“=”,下同),溶液不饱和的是   (用A、B、C、D、E填空),溶液B、C、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解:①20℃时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溶剂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②硫酸铜饱和溶液对于硫酸铜来说已经饱和,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要结晶析出硫酸铜晶体,由于硫酸铜结晶析出时要结合结晶水而使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也会减少,溶液质量也减少。
③硫酸铜饱和溶液对于硫酸铜来说已经饱和,但加入胆矾,即加入了部分硫酸铜、水,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增加。
故选:C。
2.【解答】解:A、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错误;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10%的NaCl溶液的浓度一定比5%的NaCl溶液的浓度大,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可知,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N点在溶质质量分数曲线下,由曲线的变化可知,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故B正确;
C、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C错误;
D、由曲线可知,在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g,大约是69.5g,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50℃时,无法确定该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与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量达到了最大溶解量,不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溶解没有达到最大溶解量,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500g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500g×30%=150g,故错误;
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00mL×1.1g/mL=550g,故正确;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30%:70%=3:7,故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出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故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A.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硝酸钾时,因溶液饱和所以不再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B.饱和硝酸钾溶液当恒温蒸发水时,因温度没变所以溶解度也没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当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没有变化,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则降低温度,溶质会析出,质量分数会变小,故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95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故选项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远小于5%,故选项错误。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5.0mL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小于5g,则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95mL水中,则其溶质质量分数远小于5%,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00gx10%=10g。
①加入10g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②加入10g同种溶质,使之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100%=18.2%;
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10g,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10%;
④蒸发掉10g水且无晶体析出,是溶液变浓,溶质质量分数=×100%=11.1%
故选:B。
9.【解答】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很小,故A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的溶解度只有0.17g左右,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很小,故B错误;
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所以不能求出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称取5.0g硝酸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该曲线图表示随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在变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相符;故A正确;
B、该图曲线表示,随加热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在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B不正确;
C、一定水中加入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和水任意比互溶,所以随着浓硫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接近加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C不正确;
D、该图曲线表示,随加热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在去瓤的新鲜冬瓜内盛有5%的氯化钠溶液,过一天后,因在去瓤的新鲜冬瓜内有5%的氯化钠溶液,冬瓜的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小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会释放出水分,使溶液内溶剂量增大,导致溶液的密度变小了,因为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ρ液gV排,溶液的密度变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应增大,所以露出的高度(即过一天后的h值)与原来相比将减小。
故选:B。
12.【解答】解:A、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溶剂减少,所以浓度变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而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此硝酸钾溶液的浓度变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该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溶解一部分,浓度改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则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此硝酸钾溶液的浓度不变,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解答】解:设配制时所用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水的质量为y
x×98%=(x+y)×30%
解之得 x:y=30:68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水的密度1g/cm3;
则配制时所用的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1:4。
故选:B。
14.【解答】解:设加水的质量为x,
由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可知
×100%=20%,
解得x=2g,
故选:B。
15.【解答】解: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x,可得:
1.84g/mL×x×98%=1.14g/mL×500mL×20% x≈63.2mL
需要水的质量为:1.14g/mL×500mL﹣1.84g/mL×63.2mL≈453.7g(合453.7mL)。
故选:B。
16.【解答】解:设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x
10g×98%═(10g+x)×20%
x═39g
故选:A。
17.【解答】解:A、溶剂的质量增加一倍,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3%,所以浓度由10%不能变为浓度变为5%,故A错误;
B、溶质的质量增加一倍,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8.2%,所以浓度由10%不能变为浓度变为5%,故B错误;
C、溶质的质量减少一半,溶液的质量也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3%,所以浓度由10%不能变为浓度变为5%,故C错误;
D、加入100g水,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一倍,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所以浓度由10%变为浓度变为5%,故D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A、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晶体析出,有结晶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故选项说法正确。
D、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20℃时,向2 g高氯酸钾中加入98 g水,溶解的质量小于1.68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6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9.【解答】解:A、二氧化锰在制取氧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质量不变,所以随着氯酸钾的不断分解,其含量不断增加,直到氯酸钾完全分解,保持不变,所以图象正确。
B、恒温时将NaCl不饱和溶液不断蒸发水,开始时由于溶质不变,溶剂减少,所以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但当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时,由于是恒温,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再变化,所以图象正确。
C、氧化钙溶于水和水反应,溶剂减少,而且放出热量,二种因素都促使饱和氢氧化钙要析出晶体,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不是不变,所以图象错误。
D、因为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会变,所以图象正确。
故选:C。
20.【解答】解:蒸发水分后,溶液会析出晶体,因此,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
蒸发前后,温度保持不变,析出晶体之后的溶液仍是40℃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解度不变,而溶质质量分数=,也保持不变。
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②⑤
故选:C。
21.【解答】解:A、由表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说甲中混有少量乙,如果要得到较纯净的甲不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而应该用蒸发结晶法。故A错误;
B、10℃时,含水100g的乙的饱和溶液中,放入12.5g甲,甲还能继续溶解,又因为10℃时,甲的溶解度为35.8g,所以12.5g甲能全部溶解。故B错误;
C、在20℃~30℃之间,甲的溶解度在36.0g~36.3g之间,而乙的溶解度在21.5g~38.8g,所以甲、乙的溶解度在20℃~3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有可能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C正确;
D、在20℃时,甲的溶解度是36.0g,乙的溶解度是21.5g,二者都大于10g,所以甲和乙都是易容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22.【解答】解:A、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即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温度不变,该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发生改变,主要是取决于析出晶体的措施;当某物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因为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中有晶体,剩下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等方法,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由于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3.【解答】解: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故选:C。
24.【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错;
B、因为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故B正确;
C、溶液的浓稀是相对来说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错;
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因为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使溶质的质量大于5g,有的物质与水反应还可以生成沉淀或气体,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故D错。
故选:B。
25.【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可以将乙同学蒸发的过程表示为:50g溶液析出1.2g晶体析出1.2g晶体,说明原溶液中多了5g水,若蒸发掉这5g水,则剩余的45g溶液应为饱和溶液,有图示不难看出,1.2g溶质溶解在5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形成6.2g溶液,则设原溶液中即45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 x==8.7g
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7.4%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6.【解答】解:(1)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不是均一的、稳定的,是悬浊液;
(2)CuSO?溶液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说明它是均一的、稳定的;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是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反应,故不能说明CuSO?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选D;
(3)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40g氯化钠投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6.5%;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30g硝酸钾投入100g水中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3.1%;
20℃时,胆矾的溶解度是32g,胆矾溶于水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且25g可以完全溶于水100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8%;
(4)①由图示可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②设12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为x时达到饱和。

x=48g
③根据溶解度的特点可知,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加20g溶质方式实现;
④根据图示知,由于图中的都是该温度下达到饱和时的溶质和溶剂情况,所以直线上的二个点的质量分数相等,而B点明显相对A点而言是,水多而溶质相同,所以质量分数A>B,C、D是饱和溶液,A、B是不饱和溶液,所以C、D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B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D>A>B。
故答案为:
(1)A;B;
(2)D;
(3)26.5%;23.1%;12.8%;
(4)①40;
②48;
③过加20g溶质;
④C=D>A>B。
27.【解答】解:①表中“63.9”的含义是: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故填: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5.8g,则所得溶液的质是15.8g+50g=65.8g;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95g,所以升温至40℃时,31g硝酸钾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故填:65.8;38.3%;
③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最佳方法是降温结晶法;故填:降温结晶;
④A、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甲溶液中溶质是40g,溶液是90g,故溶质质量分数为:≈44.4%,错误;
B、乙和丙所得溶液中,溶剂的量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所以二者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C、丙和丁形成的都是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正确;
故填:CD。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8.【解答】解: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20℃~40℃时氯化钠与硝酸钾可能存在相同的溶解度。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其含义是20℃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根据溶解度,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是=15.8g,故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5.8g=65.8g;根据图示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③因为两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而氯化钠不明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可以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开。
④由图示可知,D已是饱和溶液,再加溶质不会溶解,故D、E的溶质的质量相等;B是饱和溶液,加入50g水就形成不饱和溶液;故C是不饱和的溶液;溶液B、C、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E>C。
故答案为:(1)20~40;
(2)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65.8;加热;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C;B=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