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3 15: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3.《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4.《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5.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6.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国会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哈里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 B.责任内阁制 C.分权制衡 D.联邦制
7.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的是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9.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10.“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
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起义 D.广州起义
1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解放战争时期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2.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13.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4.“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15.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副团长谢晋元率四百多官兵,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歼敌二百多人。这场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6.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上述战役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17.“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1871年公社史》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
A.希腊雅典 B.法国巴黎 C.俄国彼得格勒 D.德国柏林
19.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A.掀起了二月革命 B.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发表了《四月提纲》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1.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22.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23.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
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24.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25.《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二、材料解析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4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4分)
27.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
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材料二】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基本方针和政策,……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1》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2分)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性文献?(1分)有何进步意义?(1分)
(2)据材料二、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一部具有什么性质的文献?(1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于哪一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分)
(3)据材料二、三,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2分)
28.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一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
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4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
原因。(2分)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
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3分)
29.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12分)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
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它还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那些国际力量的限制?(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局的特点(2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B
A
C
C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C
C
D
A
B
A
C
21
22
23
24
25
C
B
A
D
B
二、材料解析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1分)
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2分)
混合体:郡国并行制。(1分)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1分)
“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
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1分)
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2分)
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革。(2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7.(1)主权在民(人民主权)、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任意2点得2分)
资产阶级性质。(1分)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
(2)临时宪法性质(1分)1954年(1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每1点2分,共6分)
(4)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1)两大阵营逐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
(2)第三世界的支持;(1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分)
(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中日建交;(1分)中美建交。(1分)
(4)由对抗走向合作。(2分)国家利益。(1分)
29.(1)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1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1分)军事上成立“北约”。(1分)
(2)苏联、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
(3)一超多强。(2分)
(4)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转变。(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