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2 12:32:29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
(1)如何组织_________、站点。
(2)如何分配_____、货流。交通线网客流2.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_______,以获
得最大的_________和社会效益。
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的需求。
②经济水平、_____、装备。
(2)自然因素:地质、_____、气候、水文等。合理化经济效益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地貌4.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依据运输需求、_________、
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适度超前5.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1)变化。
①新的交通___、站建设。
②原有交通线、站的_____、扩建或废弃。
③_____线建设。
(2)影响: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_____、优化。线改建专用完善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量___,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___,站点
规模较___。
(2)交通运输需求量___,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___,站点
规模较___。小低小大高大2.区域发展状况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量___的点和线。
大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要充分发挥不同_________的特点。
(2)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_____和转运。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
局_____的特点。
5.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
局特点。运输方式衔接变化【激疑】 1978年,我国的铁路里程仅5.17万千米,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8.1亿人次;到2018年底,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13.1万千米,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铁路运营里程及运送旅客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何种因素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提示:交通运输需求。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___,质
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___,质量
较高。稀疏密集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水
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_____。灵活[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交通运输具有投资大、资金回收快的特点。
( )
(2)因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所以经济落
后的地区应建设密集、质量高的交通运输网。 ( )
(3)足够的资金能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
高。 ( )××√能力1 理解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1.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典例示范】
  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中地形复杂程度、人口经
济密度、交通运输负担、投入产出效率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效率越高
B.地形越复杂,人口经济密度越小
C.交通运输负担大,投入产出效率高
D.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小(2)下列关于地形与交通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种类单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小
B.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成本低
C.平原地形,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多
D.相对高度小的地形,交通运输网密度大【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首先要明确图中地形复杂程度、人口经济密度、交通运输负担、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地形与交通运输的关系。【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中箭头方向表示
某因素影响增强,结合曲线形态,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
效率越低;地形越复杂,人口经济密度越小;交通运输负
担大,投入产出效率低;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
大。第(2)题,地形种类单一,如山区,人口经济密度小,
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大;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成本高;平原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限制少,种类多;相对高度小的地形,如青藏高原内部,交通运输网密度小。【素养探究】
  “第三亚欧大陆桥”以深圳港为起点,昆明为枢纽,
经缅甸、印度等21个国家,最终抵达欧洲的荷兰鹿特丹,
全长约15 000千米。此陆运通道将比经东南沿海通过
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要短3 000千米左右,时
间更是将缩短一半以上。(1)(区域认知)说出第三亚欧大陆桥的交通战略地位。
提示:连接东亚、东南亚、西亚的中枢,沟通太平洋、
印度洋、大西洋的桥梁,横贯亚洲、欧洲的纽带。(2)(综合思维)与第一、二亚欧大陆桥相比,第三亚欧
大陆桥有哪些优势?
提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整个大陆桥避开了高
寒、沙漠地区,相邻港口无封冻期;沿线地区分布有密
集的铁路网;连接了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同时航线密集,可将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结合在一起;连通了亚洲和欧洲,市场前景广阔。 能力2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1.区域发展。2.交通方式。3.资金。
(1)资金直接影响交通运输布局。(2)资金间接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典例示范】
  2018年中国高铁总里程数已经达到了2.9万千米,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高铁大国。高铁的速度约每小时300千米,而普通火车的速度只有每小时60~ 80千米,同样的距离,乘坐高铁要比乘坐火车快得多。据此完成(1)、(2)题。(1)我国高铁未能完全取代普通火车的原因有 (  )
①高铁站点距离市中心远
②普通火车覆盖地域较广
③普通火车较为经济实惠
④高铁因运行速度快而不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从自然方面考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高铁线路
布局时,需要调取的图层有 (  )
①沿线地质结构 ②沿线地形特征
③沿线资源分布 ④沿线植被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明确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2)明确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解析】(1)选B,(2)选A。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部分地区如青藏,不
适合修建高铁,且修建高铁成本较高,与高铁相比,普通
火车覆盖地域较广,且票价经济实惠,故高铁未能完全
取代普通火车;我国高铁技术较为成熟,高铁运行速度
快而且安全性高;高铁站距离市中心远不是高铁未能完
全取代普通火车的原因。第(2)题,地形地质特征对高铁选线的影响较大,而资源分布和植被类型对其影响较小,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高铁线路布局时,需要调取的图层有沿线地质结构和沿线地形特征。【素养探究】
  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里五条铁路之一,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川藏铁路包括成康铁路(成都至康定又包括成雅铁路和雅康铁路)、康林铁路(康定-林芝)、拉林铁路(拉萨-林芝)三大路段。川藏铁路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1)(区域认知)指出影响川藏铁路建设工期较长的自然条件。
提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流多;高寒缺氧。(2)(综合思维)分析川藏铁路建设规划中有多处明显弯曲的原因。
提示:尽可能避开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尽可能联系城镇,满足沿线城镇对交通运输的需要。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资源
2.若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城镇的公路,则四条线路中的最优线路及理由分别是 (  )
A.①线路 地势起伏最小 B.②线路 路程最短
C.③线路 兼顾b城镇 D.④线路 连接城镇最多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被山地包围,修建道路的难度较大,故地形成为制约该地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①线路连接a和c,经过的城镇少,不利于居民出行,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②线路连接a和c,采取直线直接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并且经过的城镇更少,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③线路连接a和c,虽然经过了多个城镇,但是直接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④线路连接a和c,不仅能够尽可能多地连接城镇,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尽量避开了山地陡坡,修建难度较小,工程量较小,是最优线路。
  (2019·韶关高一检测)高铁无轨站是一种公铁联运新模式,指在没有高铁线路经过的城市,设置具有购票、取票、候车、物流等功能的铁路站点,通过开通专线大巴与就近的高铁站无缝对接,实现公路与铁路零距离换乘,保证乘客的快捷出行;高铁无轨站打通铁路服务群众“最后一千米”,进一步满足市民方便快捷乘高铁出行的需求。目前我国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偏远山区县市已开通数十个高铁无轨站。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我国高铁无轨站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偏远山区县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人口密度 ④资源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高铁无轨站选址最适宜 (  )
A.利用现有汽车站,降低建设成本
B.靠近城市中心,客流量大
C.靠近高速路出口,方便乘客中转
D.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
【解析】3选C,4选A。第3题,由材料可知,高铁无轨站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主要是方便这些地区的部分对于高速便捷交通出行旅客的需求,而气候条件对于出行影响不大;山区地形较为崎岖,出行不便,且人口密度较小,出行需求量不大;与资源状况无关。第4题,由于高铁无轨站设置地区,没有高铁站点,出行人口数量不大,站点建设适宜利用现有汽车站,以降低建设成本;城市中心地区布局,与市内交通交叉,互相影响,不利于快速到达高铁站点;广大偏远山区市县,高速公路分布也较少,不很发达,多数为从山区到无轨站地区乘车,所以不宜布局在高速路出口附近;城市边缘地区,交通条件较差,不利于旅客转乘。
  旅客周转量是旅客人数与平均运送距离的乘积(单位:人·km),下图示意我国1994~2014年各交通运输方式旅客周转量占比。读图完成5、6题。
5.高铁大范围开通后,对200~300 km短途客运影响最大的是 (  )
A.一般公路 B.高速公路
C.普通铁路 D.民航
6.我国高铁能够大范围开通主要得益于 (  )
①充足的资金 ②广阔的市场 
③充足的原料 ④先进的技术 
⑤政策的支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5选B,6选C。第5题,由图可知,a、b、c、d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公路、普通铁路、民航、水路,普通铁路和一般公路客运虽然速度慢,但价格低;民航适宜长途运输;高铁速度大大快于高速公路,对200~300 km短途客运影响最大。第6题,高铁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具备广阔的市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高铁产业不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因此充足的原料并非高铁大范围开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可达性是指借助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位置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下图示意2001年和2013年我国机场可达性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2001~2013年间我国机场可达性变化特征是 (  )
A.东部和西部机场可达性差距不断扩大
B.东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快于西南
C.西北和西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较快
D.中部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快于西南
8.导致我国机场可达性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均衡 B.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C.东部经济结构调整 D.中部承接产业转移
【解析】7选C,8选B。第7题,由图示图例可判断西北、西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较快,从而使东部与西部差距不断缩小。第8题,由“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可知可达性增长关键是经济发展加快,而西部地区2001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的。
【新思维·新考向】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岛国,由1 200多个珊瑚岛组成,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摆渡:指乘坐来回的渡船渡过河流或其他水域)。2018年8月30日,连接马累岛与国际机场的中马友谊大桥开通仪式在马累隆重举行。中马友谊大桥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标志性项目,也是马尔代夫重要的民生项目。大桥全长2千米,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下图是马尔代夫位置图和中马友谊大桥。
(1)简析马尔代夫连接各岛的主要途径是摆渡的原因。
(2)请从自然因素分析大桥建设施工难度大的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马尔代夫是南亚的岛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综合国力较弱,建设资金短缺;该国岛屿多为珊瑚岛,1 200多个岛中只199个岛屿有人居住,多无人岛,建桥的作用意义不大;而且这些岛屿彼此之间的距离较近,利用渡船来摆渡登岛十分便利而且成本较低。第(2)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马尔代夫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光照强,全年高温,施工工人面临热带疾病等威胁;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湿度大,施工难度大;该地地处北印度洋地区,受季风洋流影响,海水流向多变且流速大,施工难度大;海水盐度较高,具有腐蚀性,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高。
答案:(1)综合国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短缺;建桥施工难度大;多为无人岛,建桥的作用不大;岛屿距离较近,摆渡便利且成本低。
(2)纬度低,太阳辐射强;降水多,湿度大(施工环境恶劣);全年高温, 施工工人面临热带疾病等威胁;季风洋流经过,海水流向多变且流速大,施工难度大;需建在珊瑚礁上,地基不稳;海水盐度高,具有腐蚀性,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高。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解析】1选D,2选B。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约30 km,距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
  (2019·天津高一检测)“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运的贯通。据此完成3、4题。
3.“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D.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4.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港口负担
C.扩大港口腹地 D.节约运输时间
【解析】3选D,4选C。第3题,货物“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通过集装箱方式装运,到沿海港口后,不必重新验货报关,可直接外运。体现了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第4题,由“在内陆腹地辟建”“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运的贯通”,可知其主要目的是扩大港口经济腹地。
  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根据预测,其永久船闸货物通行能力到2030年将达到饱和。经统计,2011年其实际货物通行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值。三峡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三峡翻坝疏港专用铁路(见下图)已开工建设。据此完成5、6题。
5.建设三峡翻坝疏港专用铁路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文化交流
B.发展三峡库区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
C.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畅通长江运输通道
D.加快三峡库区居民向宜昌迁移
6.两条翻坝疏港专用铁路分别建设在长江南北两岸的原因是 (  )
A.实现宜昌江北、江南均衡发展
B.节约建设资金,缩短工期
C.合理布局交通网,便于出行
D.提高物资运输能力
【解析】5选C,6选A。第5题,由材料可知,2011年三峡大坝永久船闸的货物通行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值,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因此需要建设三峡翻坝疏港专用铁路,通过水陆联运,实现交通畅通。第6题,在南北两岸建设翻坝疏港专用铁路,可以使区域交通均衡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南北两岸均建设翻坝疏港专用铁路会增加线路长度,增加建设资金;根据材料可以判断翻坝疏港专用铁路是货运铁路,与居民出行关系不大;如果是为了提高物资运输能力没必要非在长江南北两岸建翻坝疏港专用铁路,建在一边更省时、省力、省财,故其原因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物资运输能力。
  根据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50年,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城区为核心,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行线网,其中一、二、三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四、五号线为辅助线。结合“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回答7、8题。
7.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无锡市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
A.有利于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B.有利于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
C.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D.有利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8.无锡市轨道交通布局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行线网的好处是(  )
A.环行线有利于加强城市中心地带与郊区的交通联系
B.环行线有利于加强无锡市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
C.放射线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放射+环行线网有利于缩短城市不同方向之间的交通距离
【解析】7选D,8选D。第7题,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内部交通问题,不会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第8题,放射状线有利于加强市中心地带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有利于加强无锡市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环行线有利于缩短城市不同方向之间的交通距离。
  2018年7月1日,连接粤西和珠三角的江湛铁路开通。江湛铁路,即深湛铁路江门至湛江段,全长约355 km,设计时速200 km,是首条连接粤西地区和珠三角核心城市的高速铁路线。江门因小鸟天堂景区闻名遐迩,小鸟天堂景区距江湛铁路线仅300 m。阳江、茂名、湛江均为粤西滨海深水港。读江湛铁路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与普通铁路相比,江湛铁路具有的特点是 (  )
A.投资较少
B.技术水平较高
C.施工难度较小
D.运价较低
10.江湛铁路江门段建成全球首例高速铁路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其目的是(  )
A.减小对小鸟天堂景区鸟类的干扰
B.减小对途经段居民区的噪声影响
C.降低关键路段轨道的震动危害
D.提高起点路段旅客的适应性
【解析】9选B,10选A。第9题,江湛铁路设计时速200 km,与普通铁路相比投资较大,技术水平较高,施工难度较大,运价较高。第10题,江门因小鸟天堂景区闻名遐迩,小鸟天堂景区距江湛铁路线仅300 m。江湛铁路江门段拱形全封闭声屏障是为了减小对小鸟天堂景区鸟类的干扰。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趋平。
(1)说出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障碍。
(2)推测大桥采用S形曲线的好处。
(3)相对于桥梁,说明中段采用隧道模式的优点。
【解析】第(1)题,交通建设的自然障碍可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角度分析。第(2)题,由材料“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趋平”可知呈S形利于减少桥墩阻水率;大桥跨度较大,与直线相比,S形更美观,也有助于缓解司机驾驶疲劳。第(3)题,隧道模式不再需要桥墩,且隧道在海水以下,受海水侵蚀、海水运动影响小;该段海水深度大,隧道更安全;对海面航运影响小。
答案:(1)海水腐蚀性强;多风浪;多台风等气象灾害;地质条件复杂。
(2)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减少桥墩阻水率(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提升建筑美观度。
(3)受海水侵蚀、海水运动影响小;该段海水深度大,隧道更安全;隧道对海面航运影响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019·汉中高一检测)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占57.3%,颗粒物排放占77.8%,而铁路单位货物周转量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仅为公路的1/7和1/13。生态环境部提出“公转铁”“公转水”的环保新政,2019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矿石、钢铁、焦炭等大宗货物全部改由铁路运输。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铁路和水运相比,矿石、钢铁、焦炭等大宗货物的运输选择公路的优势
是 (  )
A.运力集中 B.中转费用低
C.能耗较低 D.连续性好
13.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沿海实施“公转铁”“公转水”可以 (  )
A.缓解公路运输拥堵 B.造成海洋运力紧张
C.增加铁路环保压力 D.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解析】12选B,13选A。第12题,结合运输方式特点可知,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运力分散,且能耗高;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可从门口到门口运输,不需中转;公路运输受路况、气象等条件制约,连续性不如铁路。第13题,公路的汽车运量小,运力分散、无序,易造成交通拥堵;海运运力大,我国海运很少出现过 运力紧张的局面;“公转铁”“公转水” 可以缓解运输线路环保压力;“公转铁”“公转水” 对当地能源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小。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4.下图为广东省河源市某区域地形与交通线布局示意图,图中G205是一条很早就修成的公路,铁路则是后来才修成通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试分析图中交通线布局与地形的关系。
(2)在山区,人们通常优先修建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为什么?
(3)试分析图中的G205绕经曾田、灯塔两地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地地形崎岖,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很大,交通线路主要沿地势比较平缓的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第(2)题,山区地形崎岖,修建交通线路的难度大、成本高,和铁路相比,公路受地形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难度较小、成本也较低,因此,山区交通运输首选的是公路运输。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G205绕经曾田、灯塔后线路长度增长,但是经过的居民点增多,既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又提高了交通线路的利用率;同时,东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答案:(1)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这里地势较平缓,筑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
(2)山区修路难度大、成本高,人们通常优先建造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小、难度较小、成本较低的公路。
(3)山区地形复杂,居民点分散,为了尽可能多地照顾更多的人口集中地;沿线城镇间可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或已有一定规模的公路;东江河谷地带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